新浪财经

1985年,邓颖超回重庆

上游新闻

关注

□胡平原

1985年,金秋十月,风和日丽。10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从北京飞抵重庆,时任重庆市委书记和市政协主席的廖伯康率领市委领导等到白市驿机场迎接。81岁高龄的邓颖超再次来到重庆。

1回忆40年前

听到《论自我修养问题》的文章,邓颖超高兴地笑了起来:“是我写的、是我写的!”

10月11日上午,重庆的潘家坪,天高云淡、金风送爽。邓颖超兴致勃勃与廖伯康拉闲话,摆家常。

邓颖超问廖伯康:“你爱人是谁呀?为什么不带来见我呀?”

廖伯康说:“怕影响大姐的休息。再说,她已于去年离休。”

邓颖超严肃地说:“你们男同志呀,就只知道自己工作、活动,全不考虑女同志的处境。离休就该关在家里呀?明天,我要见见她。”之后,廖伯康介绍了重庆的工作情况,邓颖超对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谈话。

12日上午,廖伯康和爱人罗祯一起到潘家坪二号平房去拜见邓颖超。他们刚走进大厅,便见邓颖超满面春风地走了过来,罗祯连忙上前握住邓颖超的手,激动地说:“大姐啊,感谢您满足了我多年想见到您的愿望!”

廖伯康向邓颖超介绍:“罗祯,我们大学同学,地下工作的战友。”

邓颖超高兴地说:“好啊,你们是好夫妻,是模范夫妻。”

廖伯康说:“我们是向总理和您学习的。”

问候后,罗祯向邓颖超倾诉了她久远的思慕之情,回忆40年前曾听组织秘密传达,知道大姐从红岩村来过沙坪坝,十分关心各大学的女同学们参加革命活动和学习生活的情况。邓颖超听着频频点首。

这时,罗祯取出悼念总理逝世的诗稿:“大姐,这是我送给您的礼物。”

邓颖超接过去翻着说:“留下我慢慢看吧。”

接着,廖伯康将重庆党史办收集的抗战时期邓颖超在重庆工作时的一叠资料一一展示,并将《论自我修养问题》的文章念给邓颖超听。邓颖超高兴地笑了起来:“是我写的、是我写的!”

然后,廖伯康又说:“当时大姐在重庆的活动很多呵!”

邓颖超笑着问:“是吗?我是1938年10月下旬到重庆的,你说说我刚到重庆时做了些什么?”

廖伯康说:“您刚到重庆就和史良等参加了重庆妇女慰劳会,向500多名各界妇女作了讲演,你在重庆女青年会、重庆女师等单位举办的讲演会上,报告了15个月来的抗战形势,要求大家更好地开展妇女抗战工作。10月底在参加国民参政会一届二次会上,坚决支持爱国华侨参政员陈嘉庚从新加坡发来的11字电报提案:‘官吏谈和平者以汉奸论罪’,面对面地痛斥汪精卫及其同伙假和平真投降的汉奸谬论。”

“1946年还发生过重庆较场口事件!”邓颖超对这一事件记忆犹新。

2参观周公馆

“当时日本飞机来空袭,一颗炸弹扔在办公大楼门前的沟里,把楼都震坏了……”

13日上午,邓颖超参观重庆市容,游览故地。看到两江大桥和刚刚建成的牛角沱立交道,她十分高兴。站在重庆人民大礼堂台阶上,邓颖超久久遥望着对面旧政协的会址,思绪万千。旧政协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和各界民主人士团结合作、推动和平民主运动的成果,它虽然被国民党特务破坏了,但是它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邓颖超对随行的同志说:“新中国成立后的政协是在旧政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党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统战方针,就是当年历史经验的总结,我们要认真地去领会,认真地去执行。”

邓颖超还关心地问:“重庆有多少女政协委员?希望重庆市政协要注意充分发挥女委员的作用。”

随后,邓颖超来到曾家岩50号周公馆。触景生情,她向陪同参观的同志一一介绍,某间房屋是干什么用的,某张照片是何时照的。邓颖超说:“你们知道我和周恩来同志在红岩办事处办公室大楼门前照的那张照片的意思吗?当时日本飞机来空袭,一颗炸弹扔在办公大楼门前的沟里,把楼都震坏了。敌机离去后,我和周恩来同志就拍了这张照片,表示不管你如何狂轰滥炸,我们也要在这里坚持战斗下去,我们是炸不走的!”说到这里,她风趣地用很地道的四川话说:“不然的话,我们照相做啥子哟!”

邓颖超还讲起了几件往事,希望大家要尊重历史,要实事求是。她说:“以前有人写文章,说这里二楼、三楼都住着宪兵、特务,这是不真实的。当时二楼一部分是刘为章先生住的,三楼一部分是战时妇女服务团住的,这个服务团是当时重庆市长贺耀祖的夫人倪斐君和共产党员张启凡领导的。倪斐君解放后留在北京,后来又把贺耀祖从海外动员回来,是解放后第一个回到北京的国民党高级官员。”

邓颖超还说:“恩来同志的秘书李少石同志是他乘坐的小车碰伤了国民党伤兵,被伤兵枪击小车误伤身死,而不是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她又强调说:“我们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啊!”

3来到红岩村

邓颖超指着沿路的景物解说当年的情景,81岁高龄的她倒成了大家的向导

14日上午,邓颖超来到红岩村,心情格外高兴。她对红岩有着特殊的感情。原来,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初,红岩所在地大有农场的女主人刘太太(即饶国模)给邓颖超捎去两束红岩生长的新鲜水仙花,邓颖超为之激动不已,立即写信给在莫斯科访问的周总理:“花从重庆红岩来,又把我的脑思带回到重庆红岩去。红岩的一切往事萦绕脑际、历历在目,我的心情复杂,对花无言,半晌才迸出一句‘百感交集’的成语。寄三枝给你,到时水仙花想已干萎,但终是来自红岩土壤里的花,或能余香犹在吧。”

陪同参观的人们走进红岩村,邓颖超指着沿路的景物向陪同的同志解说当年的情景,81岁高龄的她倒成了大家的向导。

登上石梯的台阶,步入八路军办事处旧址,邓颖超端详了一楼的几个房间。就在这座普通的楼房里,周总理和她曾经在这里生活、学习、工作、战斗了八年。他们与董必武、吴玉章、王若飞、博古、陆定一等同志并肩战斗,为巩固第二次国共合作、争取抗战胜利、推动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纪念馆内的陈列,邓颖超严肃指出:“这要实事求是。当年革命斗争很激烈,条件十分艰苦,一是本来东西就不多,二是许多东西没有保存下来,不要想当然地去另搞一套,要尽量还归历史本色,这样才能给后代以更深刻的教育。”

在饶国模同志的住宅前,邓颖超凝视着铭牌上的简介,久久地沉思着。她说:“对饶国模同志不能这样轻飘飘地介绍一下。你们可知道刘太太(饶国模)是在什么情况下支持我们党的?当年,我们刚到重庆,条件很艰苦,在市内机房街租的房子被日本飞机轰炸了,没有房子住。在我们十分困难的时候,饶国模同志把她大有农场的房子借给我们住,又让我们在农场内修建办事处。没有刘太太,哪有我们的红岩哟!党在困难的时候,饶国模同志无私无畏地支持了党,这是一种崇高的革命精神,应该如实地反映出来。”

4来到红岩公墓

邓颖超挥笔写下“红岩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

邓颖超来到红岩公墓。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工作人员亲属中的部分同志逝世于重庆,安葬在小龙坎伏园寺。新中国成立后,遵照周总理嘱托,1958年将遗骨火化,就近深葬,平坟还耕。1984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修建了红岩公墓,将骨灰迁葬于此。陆定一同志题写的“红岩公墓”四个大字镌刻在汉白玉的碑石上,下面衬托着一块汉白玉的浮雕。公墓里也葬着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和周总理的父亲周懋臣两位老人。邓颖超只叫身边几个工作人员随她在墓前献花、默哀、敬礼。在公墓邻近的饶国模墓前,邓颖超双手呈献上一束鲜花,所有的人都随她向饶国模默哀致敬。

在休息室里,红岩纪念馆的同志准备了纸笔请邓颖超题词,她挥笔写下“红岩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下面落款邓颖超,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四日。写到这里,她伫笔在手,沉思片刻,然后写下“重返红岩”。

现场,许多人拿着照相机、录音机都不敢使用,显得拘谨。邓颖超发现后立即说:“可以照相、可以录音。”禁令解除,气氛霎时活跃起来。邓颖超谈笑风生,异常随和,有求必应,分别和大家照了好多张照片。邓颖超向簇拥在周围的纪念馆工作人员挥手致意,再次用四川话说:“红岩的事情就拜托各位了。”

附近的居民听说邓颖超回来了,蜂拥而来,秩序井然地排列在农场门外沿路两旁。邓颖超本已坐上轮椅,远远望见等候的群众,立刻走下轮椅,走向群众,挥手致意。看见小孩便轻轻地抚摸他们的头。一位年轻母亲抱着一个两岁的小男孩,邓颖超把手伸向他:“咱们握握手。”小孩认生,不肯伸手,扑在母亲身上,她笑笑,摸摸小孩的脸说:“好吧!我尊重你,就不握了吧!”邓颖超一直走过数十米长的人群,最后回头望了一眼红岩,依依不舍,离开了山城。

(作者系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会员、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 图片由作者提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