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日本国债问题的启示:依靠科技和实业才能稳健发展

市场资讯

关注

原标题:每经热评丨日本国债问题的启示:依靠科技和实业才能稳健发展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特约评论员 盘和林

2023年,华尔街金融巨鳄和日本央行正在玩一个游戏,俗称“干瞪眼”。双方各自盯着对方,看谁先眨眼,先眨眼的一方输。在2022年12月,日本前任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让日本央行眨了眨眼,基准国债收益率上限从0.25%上升到0.5%,但华尔街金融巨鳄依然不愿意放过日本央行和国债,全力做空日债想要继续玩这个游戏,直到金融巨鳄满意为止。

日本国债怎么了?故事还要从40年前说起,1970~1980年日本经济腾飞,成为全球化最大赢家,而当时的美国正是最衰弱的状态,滞胀肆虐,油价暴涨,制造业凋零。为了平衡贸易逆差,美国提出让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当时日本人很高兴,一方面升值货币表示日本的资产值钱了,另一方面日本是个资源进口国,印钞票买资源对日本来说“很香”,而日本央行也很体贴地在1987年拿出了宽松大礼包,既然日元值钱,那就多印点。后面几年,日本股市楼市双丰收,赚钱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开始放弃实业,转而进入股市楼市,也因为宽松,日本股市楼市杠杆率陡增,借钱甚至卖房炒股成为日本人致富的主要手段,股市楼市成为日本经济支柱。

日元升值,物价上涨,出口凋零,实业下滑。1990年的日本和1980年的美国在某些方面相似度是惊人的。作为美国的好学生,日本也想要通过紧缩来挤泡沫和去杠杆。可日本有美国的病,却没有美国的命。日本清楚股市楼市价格崩溃后就会出现房贷违约,而房贷违约必定波及金融机构,于是日本就用政府债务置换了金融机构的负债,通过政府救援金融机构的方式让金融机构活下去。当然,老百姓该破产还是得破产,而金融机构虽然因为楼市崩溃造成了大量不良资产,但还是活了下来。

日本政府兜底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方面,日本老百姓消费投资都没有信心。另一方面,日本金融机构没有接受教训,“半泽直树”们致力于扩大银行业务却不顾及潜在风险,并在新风险爆发的时候继续向日本政府伸手。老百姓没有信心,银行没有节制,日本就这样恶性循环了10年、20年。

相比于广场协议,日本人更加痛恨1987年的那次宽松。因为从长期看,日本人认为那次宽松是拔苗助长,而拔苗助长的结果就是出现大量消化不掉的杠杆。而在杠杆消除方面,美国人习惯的是硬着陆,金融机构破产是非常寻常的。但日本人习惯的是软着陆,可能是因为儒家文化使然,软着陆延缓了经济回落的速度,但让经济危机的影响时间延长。

不过,日本还算幸运。在1991年之后,日本人更加重视科技和创意,和国内普遍认知不同,日本在新型传感器、精密机械、电子元器件、数控机床、工业轴承、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垃圾处理技术等几大领域的核心技术超过美国、以色列和欧洲,日本的ACG产业内容生产能力也很强,无论是宫崎骏、新海诚还是任天堂索尼,都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为什么日本创新能够崛起?因为被逼的。其一,炒股炒楼不行了,生意难做了,你当然要想点办法做点差异化,经济不好逼着你搞创新,创新是卷出来的。其二,日本老龄化少子化,一个人要养五个人,不得不提高生产率,不然养不起。其三,日本没资源,如果不用创新增加附加值,是留不住产业的。

当然,有创新动力还要有创新环境,日本创新有几方面的优势。其一,日本走极端的知识产权保护,2015年数字出版物立法之前,日本书籍连在线预览都不行,这客观上导致日本没有出现网文平台,因为我国网文平台是可以预读章节再付费的。知识产权保护严苛,虽然造成了很多不便,也让日本专利价值提升,激发了企业的研发热情。其二,日本的终身雇佣制虽然不再,但多数企业会尽量留住老员工,而在一些需要持续研发的领域,这种传统反而对研发非常有利,比如传感器、生物制药、芯片,研发周期往往长达十年甚至数十年,稳定的雇佣体系让日本的研发团队更加稳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给我们一个启示,依靠科技创新,依靠实业才是长期稳健的发展道路,而货币宽松、金融炒作、楼市炒作,只能造就一时的热闹。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