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北锣鼓巷曾有个女工学校,在当时震惊朝野内外
前些天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内游走,发现一通慧仙女工学校碑。此碑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一月,碑螭首须弥座,额篆“慧仙女工学校”,首题“慧仙女工学校碑记”,碑文叙述了晚清一所女子学校的创建目的和慧仙女士的事迹。从碑文可知,晚清曾在北锣鼓巷短暂举办过女工学校,这是研究晚清女子教育的重要实物资料。
北锣鼓巷北起安定门西大街,南止鼓楼东大街,东有花园北巷、花园前巷、车辇店胡同、谢家胡同、分司厅胡同、北下洼子胡同、大经厂胡同、大经厂西巷,西有东绦胡同、千福巷、郎家胡同、纱络胡同、净土胡同、琉璃寺胡同、华丰胡同。其中的净土胡同在明朝属金台坊,胡同中有净土寺,1947年称净土寺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净土胡同。净土寺遗址位于净土胡同9号,共三进院落,已经过改建,目前是一所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幼儿园。
曾在净土寺捐资兴办女工学校的是慧仙,属蒙古额哲特氏。慧仙“幼习书史,长同时务,归承厚君,益明世变”,是位颇具见识的晚清女性。其夫承厚,蒙古八旗布鲁特氏,曾任工部郎中、云骑尉。1905年冬季,承厚病故,慧仙因过于悲痛以致重病,在病中得知杭州贞文女校校长惠兴为办学经费多方奔走无效,愤而以身殉学的消息,颇为感慨。她对自己的母亲说:“国风俗向以家产遗子孙,无捐产以举公众事业、造社会幸福者。有之,请自慧仙始。我死,以我家遗产兴女工。”不久,慧仙去世,其母遵遗嘱将其家产共招商局股票一万九千两、银币七千两,交给了慧仙夫妇的好友邓诚璋。邓诚璋将股票变卖,“都凡三万四千六百二十五两。去女士葬祭之用六千七百二十五两,又去助觉先僧学堂四百两、惠兴女学堂五百两、公立学堂风琴器具三百两,得二万六千七百两。”1906年,“以之购地于净土寺(北锣鼓巷),建女工学校一所,附以女学两班。”其中一班以机织科为主,即“工”,另一班则是普通科,教授文化。1907年3月7日正式开学后,定名为“私立慧仙女工学堂”。
这件事在当时震惊朝野内外,时人称惠兴、慧仙为“南北兴学二女士”。光绪皇帝特赐匾额“育才兴学”悬挂于校内正堂,后慈禧太后又赐“培才劝学”匾,表彰其热心女学的助学义举。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慧仙女工学校仍在报纸上招生,可见这所职业女校在当时颇具影响。
1912年,袁世凯不想去南京就职,遂发动北京兵变,然后以各界呼吁为由,留在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但兵变的结果是商民遭抢劫者四千余家,京奉、京汉铁路局,大清、交通、直隶三银行以及制币厂亦遭劫掠,损失白银九百多万两。本要改办为“私立慧仙女子高等小学堂”的慧仙女工学校,“突遭壬子正月之变,款存有号,被劫一空”,最终停辍。遭此劫难后,邓诚璋给慧仙立祠并立碑纪念,其中说“将净土寺学校废止,变价改建此祠,用以妥女士之灵,亦诚璋所以终女士之事也。学校之立,具载碑前,祠堂之成,特记碑后。”这块“慧仙女工学校碑”,原立于东城区南吉祥胡同21号院内,现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原标题:北锣鼓巷曾有女工学校)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董芳
流程编辑:u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