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俾你听丨轻轨上的香港,另一种体验→

政府网站
转自:深圳发布
上月底,香港第二期轻铁全数退役,30年来风雨不改接载香港市民,不少市民表示不舍。

或许很多游客都知道香港有叮叮车,但轻铁却鲜为人知。
轻铁,在你逛遍港岛就不会企及的地方——屯门、元朗。
因为这两个区与一般人所熟知的香港不太一样,游客相对比较少,自然也就被忽视了。
01
变迁
轻铁系统于1988年通车,早期由九广铁路公司营运,故又称为“九广轻铁”,而后香港两铁合併,轻铁纳入港铁公司。
轻铁一直是新界西北区内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新市镇的建设,轻铁网络亦不断扩展。
自2003年天水围支綫通车后,轻铁网络扩展至36.15公里,共有68个车站。

在这36公里的网络之中,又规划了12条行驶路线,就像巴士路线一样,每条路线都有编号,亦可随时调整。
轻铁也为港铁提供接驳交通服务,轻铁乘客可于元朗站、天水围站、兆康站及屯门站转乘屯马线。
02
轻铁与叮叮车大不同
屯门元朗的轻铁与港岛的电车(叮叮车)是不一样的,虽然两者都是路面有轨电车,但在香港,电车与轻铁各有所指。

港岛路面上的叮叮车。
港岛的电车是游人必乘的交通工具之一,也常在电影中入镜;而轻铁则是专门行驶在屯门、元朗两区的轨道系统。
轻铁是全港唯一採用开放式收费的铁路系统,站台上不设闸机。所有站台的进出都没有电子闸机和人工检查,只有一个用来刷卡的机器以及自动售票机,和地铁相似,可以直接拍卡进站,另外出站时再刷一次卡,实行分段计费。

03
另一特色
轻铁的另一特色是优先过路权。早期为了让轻铁能够行驶顺利,所以拥有“道路优先权”,意味着轻铁在道路上不论是平日道路或交汇处,都拥有优先行驶权。不过,此举引致一些繁忙的道路经常交通挤塞,所以最后就把权限降低。列车行进中受限于平面路权,市区段经常走走停停,不过到了市郊或叉路少的路段,才会有“火车快飞”的感觉。
轻铁虽然常被人称为“龟速”铁路,其实速度也不亚于私家车,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为确保安全才被限制时速。
由于轻铁事故频发,港铁后来又要求全线轻铁驾驶时速由15公里,减慢至10公里。

轻铁专线标志及道路标记↑
庞大的轻铁网络,分岔点非常多,遇有分岔点时,轨道就是会变得很複杂,这可能也是轻铁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04
“变装”历程
早期轻铁电车的涂装为橘色,两铁合併后则全面更换为今日的蓝、黄、红色。

第一代轻铁电车。图源:香港铁路工程中心
其线路图也由橙改为泥黄色以避免跟前地铁东涌线混淆。

左面为旧版线路图(部分);左下角可见橙色旧标志及通车时使用的名称“轻便铁路”。
轻铁涂装颜色明显易辨,白铁底的车厢,分别涂上黄色车头、蓝线车侧以及红色车门,与东、西铁线的列车几乎一致(除了车头不是黄色以外)。

两铁合併后的轻铁。
直到2009年底,上路的新车才换上新装,其外型较具现代感,颜色以白底为主,并饰以红色线条,富有港铁地铁的感觉,车身则由浅色的黄、紫线条带过。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轻铁列车只有单侧可上下车,各月台也均为侧式月台。
有趣的是,轻铁电车的喇叭声和港岛的叮叮车一样,也是“叮”的一声,从车站出发时,会敲出清脆的一声“叮”。
相比之下,屯门元朗的轻铁,就变成了大型的“叮叮”……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