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江苏奋进农业强省新征程

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关注

转自:新华财经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3月8日,江苏召开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部署2023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五强五前列”农业强省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夯实“三农”基础。

今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明确加快农业强省建设“五强五前列”,即要突出综合产能强、科技装备强、产业主体强、功能效益强、竞争能力强,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强省之路,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高科技引领、推进乡村高标准建设、创造农民高品质生活、促进城乡高水平融合上走在前列。

会上,江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季辉表示,今年是江苏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起步之年,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农业强省建设,以实际行动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在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新征程上“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具体工作思路是“一保两化三提升”。“一保”就是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两化”就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三提升”就是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农村改革创新动力和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头等大事”

建设农业强省的头等大事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2022年,江苏粮食总产753.8亿斤、亩产461.5公斤,农产品网上交易额1226亿元,休闲农业综合收入907亿元,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90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站在高基数、高起点上如何再夺丰收?2023年,江苏将全力守好“米袋子”,深入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面积、提单产,及早下达粮食生产扶持资金;优化丰富“菜篮子”,落实好市长负责制,统筹抓好畜禽、蔬菜、水产等生产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创新做强“农业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补齐种业科技创新、商业化育种体系、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短板弱项;守好耕地“命根子”,把粮食产能“保”在耕地上,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把粮食安全根基夯得更实。

六化示范引领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建设农业强省,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2年江苏建成高标准农田400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1.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5%,均高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培育壮大优质稻麦等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199个,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1,成为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迈上新征程,江苏提出“六化”示范引领,即以质量为重点推进标准化、以生态为重点推进绿色化、以装备为重点推进设施化、以数字为重点推进智慧化、以主体为重点推进园区化、以链条为重点推进融合化。要求江苏各县(市、区)既要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又要因地制宜选择建设路径、明确建设重点,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为面上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样板、积累经验。

“三个下功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的现代生活家园

建设农业强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今年江苏将在乡村“宜居”上下功夫,公共基础设施向户延伸,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均等化,重点再建5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50个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500个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示范引领全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在乡村“宜业”上下功夫,强化人才支撑、金融支持、政策落地,积极推动资源要素“上山下乡”,为农民创造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在乡村“和美”上下功夫,推动实现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足、乡村治理高效,丰富完善“1+4+1”乡村治理“江苏路径”。

季辉说,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统筹当前和长远,兼顾硬件和软件,努力将农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和美的现代生活家园。

科技改革双轮驱动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动能

建设农业强省,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江苏拥有部省共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等平台,创建了4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8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农村改革试验区等一大批“国”字号发展载体,具备建设农业强省的优越“沃土”。

围绕科技服务能力提升,江苏将聚焦生产需求提升攻关精准性,引导全省农业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聚焦企业研发提升转化积极性,支持农业企业特别是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聚焦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推广有效性,办好中国(南京)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围绕农村改革创新提升,江苏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社会化服务、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推广“小田并大田”等经验做法,力争在新一轮农村改革中先行探索、走在前列,创造更多“江苏经验”“江苏路径”。(沈璇)

编辑:赵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