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 | 多项指标稳步向好 畅通物流“大动脉”
转自:防城港发布
一艘艘货轮有序进出港口,数千个集装箱或装或卸,来自国内外的货物在此高效集散,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发往各地。蓝天白云之下,高高林立的塔吊、色彩鲜明的巨轮与碧波激荡的大海绘就出向海图强的防城港画卷。
防钢基地原料码头全景图。
2022年,全市物流业克服疫情影响,保持稳健发展,多项指标实现逆势增长。全市交通运输业、运输代理和装卸搬运及仓储业、邮政快递业等3个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分别完成78.94亿元、27.56亿元、1.06亿元,其中运输代理和装卸搬运及仓储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额同比增长15.0%,营收总量、同比增幅在广西14个地级市分别排名第3、第5。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12月,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区货物量同比增长10.1%,货值同比增长24.8%,进出口货值在全国的保税物流中心排名第6位。
俯瞰防钢基地原料码头。
“呜——”1月17日,随着一声火车鸣笛声响起,2023年广西首趟“越南同奈—中国广西—中国云南”氧化铝铁水联运班列从广西防城港站开出,这趟满载5000吨来自越南同奈氧化铝的列车,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往西北方向进发。五矿铝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首次通过铁水联运的方式转运氧化铝,这不仅能让货物集中到达,而且每吨氧化铝较其他运输方式节约成本30至40元。”
这笔多式联运订单最终由防城港车站夺得,不仅因为该车站过硬的业务能力,还得益于我市跨境物流具备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
繁忙的码头。
我市拥有西部第一个亿吨大港——防城港,位列全国27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我国最大的硫磺中转、磷酸出口港以及铁矿石、煤炭、化肥等重要战略物资的中转基地,也是中国南方能源和原材料的转运中心,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的陆海交汇门户和陆路干线的关键节点。2022年,防城港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4亿吨,同比增长3.77%,成为连续3年北部湾港单个吞吐量破亿吨的港区。
背靠防城港,面朝北部湾,我市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发展迅速,并且向高效、绿色、智能、安全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亮点频现:2022年5月27日,广西最大的冷链仓库——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物流园(一期)在防城港市投入运营,将充分依托沿边沿海区位优势,服务我国和东盟及RCEP成员国的水果、水产品等生鲜产品双向对流;6月23日,北部湾港首个“智能装卸+无人闸口”集装箱堆场宣布正式投产,标志着防城港码头集装箱作业迈入“自动化时代”;9月18日,防城港码头火车装卸量达2727车,其中卸车540车,均创历史新高;9月30日,北部湾港首个煤炭仓储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静态储煤量可达100万吨……
“来自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型散货船停靠码头后,即可通过卸船机抓取原料到皮带机直接输送至后方料场,形成了高效、清洁、环保的配送模式。”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钢铁”)港务部码头车间副主任王堂高介绍,2022年防城港钢铁基地配套码头吞吐量为2316.52万吨,其中,3月102号泊位单月卸量124.7万吨,创下该泊位投产以来单月吞吐量最高纪录,同时创下北部湾区域20万吨级码头月吞吐量历史最高纪录。广西钢铁是我市高效装卸搬运、综合利用多式联运的典型代表。
广西钢铁冷轧厂生产的冷轧成品。
自2017年以来,我市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目前主要以公水联运和海铁联运为主。截至2023年1月,累计完成多式联运运量103.73万吨,营业收入1.08亿元,其中,2022年完成17.35万吨,营收超5200万元,运输货物主要有煤炭、合金、白糖等。下一步,我市将通过建设广西-东盟“双循环”区域协同陆海联动多式联运服务品牌和精品路线,以冷链基地为核心,拓展“公转铁”及冷链班列业务,推广全链条集装箱运输模式,推进“五港”联动多式联运物流合作,打通各运输线路及枢纽环节,提高运输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碳排放,促进“双碳”目标实现。
物流“大动脉”畅通,多式联运、运输代理、装卸搬运及仓储业等多项指标稳步向好,为港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促进加快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