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华为把小米告了!侵权纠纷不断,雷军为什么做不了高端

易简财经

关注

华为把小米给告了!

2月28日,据《中国知识产权报》日前刊发的《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受理公告》,华为已经正式对小米提出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且该案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当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小米身上,小米到底有多少技术含量,再次引发探讨。

华为把小米告了

根据公告,此前1月1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华为提出的被请求人小米侵犯其四项中国专利的案件。

其中,1号和2号案件涉及专利为“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专利申请时间分别为2022年和2010年;

3号和4号案件涉及专利为“一种获取全景图像的方法及终端”、“一种锁屏方法及移动终端”,专利申请时间分别为2013年和2018年。

对此,据银柿财经,小米方面回应称:华为和小米双方均认为知识产权许可和合作有利于促进创新和公众利益,并认为调解是帮助达成许可的一种有效渠道。双方在继续积极谈判的同时,寻求利用多元化的调解机制,协助双方达成协议。

华为态度如何?或可用引此前在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开幕式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余承东的讲话,“在很多行业,尤其中国的一些企业,他们在抄袭我们的设计。包括我们的一些专利,大家用了也不给我们付专利费,直接用,然后还讲成是他们自己的专利,甚至有些东西是直接抄。”

自2021年6月1日起,国家知识产权局便在《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法》中,对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进行了界定。

根据规定,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严重影响行业发展的、跨省级行政区域的重大案件以及其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专利侵权纠纷,将会受到处罚。

办案期限为自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结案。因案件复杂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结案的,经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因此,这次华为和小米的案件,或可在三个月内等到结果。

此前也有不少侵权纠纷

在此之前,小米身上便发生过不少侵权纠纷。

2014年,因涉嫌侵犯爱立信8项专利,小米在印度被爱立信诉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2014年底,该法院裁定,小米侵犯了爱立信的基本标准专利,并发布了预售禁令。

此后小米与爱立信几经斡旋,爱立信的强硬态度都没有改变,坚持认定和其他全球智能手机制造商一样,小米需要授权才能使用他们的专利。

直到2019年10月15日,双方在印度德里握手言和,这场专利纠纷才宣告结束。

2018年,小米又一次陷入专利侵权的泥潭当中。

酷派集团两次将小米集团告上法庭,称其公司在生产、许诺销售、销售侵权产品等方面侵害了酷派的三项发明专利,要求小米集团停止销售侵权手机并赔偿经济损失。

彼时,酷派CEO蒋超回应称:“小米总共使用了酷派200多项发明专利,我们仅仅从中选出了6项进行诉讼。”

纠缠两年后,酷派主动终止与小米的专利侵权诉讼,撤销相关案件。

如今小米再次摊上华为的官司,让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小米身上。同时,那个问题再一次被抛出:

小米的技术含量究竟有多少?

小米为什么做不了高端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拿小米和其他厂商比一比。

先看专利数量。

2022年底,小米对外发布了首部知识产权白皮书,其中提到,截至2022年9月30日,小米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的专利超过2.9万项,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或地区。

OPPO则透露,截至2022年9月30日,OPPO全球专利申请量超过8.3万件,全球授权数量超过4.2万件。

而在2021年,vivo全球范围内的累计的专利申请量也超过了3.3万件,累计授权专利超过1万件。

此外,2021 年,华为在全球累计申请量就超过了20万件,累计授权量超过11万件。

再看研发费用。

小米方面称,2022年研发投入约有170亿元,未来五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vivoOPPO虽未透露具体数目,但据其预估,2022年的研发费用并不下于百亿元。

而华为2021年的总投入便超过了1000亿元,2022年其科研投入则达到1400亿元,仅次于谷歌、脸书和微软。

从芯片上来看,迄今为止,小米拥有4款自研芯片,分别为澎湃S1、澎湃C1、澎湃P1、澎湃G1,此前小米第五款自研芯片澎湃S2将要出现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但最后该消息归于沉寂。

业内人士指出,澎湃项目已经彻底死掉,所谓“小米自研SoC一直在推进”的说法,大概率是假消息。

而另一边的vivoOPPO,在自研芯片上虽起步稍晚,更新换代的速度却不慢,在2021年相继推出了自研ISP芯片。

至于华为,早在2018年8月便发布了麒麟980芯片,还是全球首款7nm制程手机SoC。

雷军一直梦想着做“高端”,可是在高端市场的竞争中,能否发展好硬实力,建立起长期技术壁垒才是关键。

而目前来看,小米与vivo、OPPO等友商的战况有些焦灼,与华为、苹果等头部阵营在科研投入上也有不少差距,也不知雷军的高端梦要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市场消息:印度正在讨论一项由三部分组成的美国贸易协议,预计将在7月前达成临时协议。

【一季度末险资运用情况出炉,人身险配比股票与长期股权均逾8%】 据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公布的信息,截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4.9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03%。从细分行业看,财产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2.27万亿元,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1.38万亿元,分别较2024年末增长2.35%和4.77%。从资产配置动向看,体量超31万亿元的人身险行业,债券配置比例超过51%,再创新高;股票持仓市值提升至2.65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规模约为2.60万亿元,配比均超8%,较2024年末增长明显。(证券时报)

【信贷精准滴灌实体经济,银行筑牢资产质量根基】近日,多家银行陆续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针对当下投资者关心的信贷业务、资产质量、业务战略规划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同时也透露了未来的战略布局方向,引发市场关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记者表示,银行密集回应投资者关切是出于多重因素的考量。当前,银行业面临净息差收窄、信贷需求不足及资产质量承压等挑战,主动沟通可稳定市场预期并传递稳健经营信号。同时,监管部门强化信息披露要求,鼓励银行通过投资者互动展示战略转型成效,以提升市场信心。(证券日报)

市场消息:印度正在讨论一项由三部分组成的美国贸易协议,预计将在7月前达成临时协议。

【一季度末险资运用情况出炉,人身险配比股票与长期股权均逾8%】 据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公布的信息,截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4.9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03%。从细分行业看,财产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2.27万亿元,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1.38万亿元,分别较2024年末增长2.35%和4.77%。从资产配置动向看,体量超31万亿元的人身险行业,债券配置比例超过51%,再创新高;股票持仓市值提升至2.65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规模约为2.60万亿元,配比均超8%,较2024年末增长明显。(证券时报)

热门评论

清晨MIAO 8
一直就没看上过小米手机。
江苏南京
回复TA
红色砂光201801 0
哈哈哈,谁的官司少,看看华为被告了多少次了
山东青岛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2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