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御风未来:以无人机逐梦蓝天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经济日报

以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主要载体的交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万亿美元空中出行市场吸引全球资本关注。2月22日,空中出行创新企业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于去年12月完成一次加轮融资,由天善资本领投。这是御风未来在2022年5月完成数千万元融资之后,7个月内完成的第二笔融资,累计融资额达1.5亿元。  

御风未来创始人及CEO谢陵表示,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2吨级大型垂直起降飞行器M1的研发制造、试飞以及适航取证相关工作的补充资金,巩固提升公司研发和创新实力,在全球新一轮航空竞赛中占据先机,成为未来空中交通先行者、推动者和引领者。目前M1的首架机已经完成静力试验、进入了总装阶段,预计将于3月下线。接下来将有序推进全机系统地面试验,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可以实现首飞。同时,适航取证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让科幻变成现实

在诸多科幻电影中,乘坐飞行器出行,穿梭在繁忙的都市交通网中,是常见的场景。在谢陵看来,这样科幻场景,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和汽车对比一下,未来航空出行,肯定是垂直起降。”谢陵表示。在eVTOL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模拟座舱,带上全景VR眼镜,就可以在模拟座舱中体验载人eVTOL飞行器在城市低空飞行的快捷便利。这款模拟座舱,由御风未来和安胜公司共同打造,融入了御风未来在多物理仿真、飞控软件方面的特有技术及安胜在视景、人机交互、软件、系统集成方面的先进经验。

在产品构型上,御风未来选择的是复合翼构型:即飞行器有机翼,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分别提供垂直起降升力和巡航推进动力。M1拥有16个用于垂直起降的旋翼和4个用于巡航飞行的旋翼,是目前是全球复合翼eVTOL里旋翼最多的飞行器。御风未来团队认为,复合翼构型具有低机械复杂度、低维护成本、高安全性和低适航难度等优势,是目前最适合中国商业化和取得适航认证的构型。

相对于直升机和传统的通航固定翼飞机,eVTOL飞行器具有不依赖跑道、智能化程度高、驾驶门槛低、运营成本更低的特点。谢陵表示,公司正在全力推进的M1,将成为城市立体交通空中出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商业化方面,御风未来以“先郊后城,先物后人,先隔离后融合”为发展规划,逐步推进载货、载人的商业化进程。大型eVTOL产品二分之一缩比验证机首飞后已经成功作为一条产品线成功推向了市场,并取得多个订单。目前该型号多架飞机正在喜马拉雅山区恶劣气候环境下执行货物投送任务。从中小型eVTOL,到大型货运eVTOL,再到载人eVTOL,通过货运商业化的落地不断积累运行数据,持续迭代用户需求,为载人飞行的商业化奠定安全和成功的基石。

除了大型eVTOL系列产品外,御风未来旗下福昆航空的无人机市场份额稳步增长,远销中东多个国家,在安防巡逻、应急救援、地理测绘和物资投放等领域广泛应用,为载人eVTOL研发注入持续的现金流。公司通过中小型eVTOL的实际场景应用获得了大量数据以支持自研飞控的研发迭代,这是目前头部eVTOL企业中唯一具备此能力的公司。

从点滴开始积累

“在2016年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只有一个梦想,三四个人的团队。”回忆起创业的艰辛,谢陵告诉记者,公司草创之际,只能自己动手写代码、自己动手做模型。2018年2月,从上海前往广东中山寻找新的创业机会之际,全部团队仅有4人。

“我们的核心创始团队均毕业于清华、北航、同济和西工大等国内名校,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谢陵说,因为拥有一支技术雄厚的强大队伍,有非常深厚的技术基础,研发暂未遇到“卡壳”难关,由此也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和能力在创新上发力。“创新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围绕实际需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产品上进行技术创新,而不是随市场大流。”

从第一款无人机首飞到交付用户,谢陵和小伙伴们花了两年时间,“我们希望产品可以实现徒手拆装,就从用户反馈的使用问题、培训问题……倒推设计问题,从设计之初,就实现产品使用上的便利与便捷。”谢陵告诉记者,“智能无人飞行器的行业应用是一个新兴生产力,是‘天上的眼睛’,能够在应急救援、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还能为边防巡逻、电力石油、查违章建筑、违规使用土地、自然资源的管理、国土规划等多个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作为新兴执法工具能够有效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有前景的产品,打开了市场的前景,在安防领域小试身手之后,去年3月,谢陵和小伙伴们带着产品参加了沙特阿拉伯首届利雅得防务展,与本地最大的ICT公司ACES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预计每年至少为公司带来数千万元的营收。

“研制飞机的人,都想翱翔蓝天。”谢陵说,在无人机安防领域获得一定程度的积累之后,就萌发了二次创业、逐梦蓝天的梦想。这一次,谢陵把主战场搬回了上海。

掘金需要硬功夫

eVTOL产业正处于发轫之际,为中国玩家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但也困难重重,其中一大难题就是飞控系统。相对传统的通用飞机,eVTOL飞控系统的重要性前所未有,直接决定了 eVTOL 飞机的安全、性能、功能、成本,也考验着之后的商业化之路。

在传统通用飞机制造商的“主机厂——供应商”模式下,“自动驾驶仪”作为航电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由传统航电厂商提供,在新型eVTOL智能飞行器的设计制造中,飞控系统的设计与气动、结构同等重要,显然自主掌握飞控系统设计能力的制造商将具备优势。

参与过国产大飞机C919飞控系统设计的谢陵最是明白,在这个行业,飞控不过关就是产品不过关,没有飞控系统就没有未来,开发属于自己的飞控系统势在必行。“不像汽车要考虑碰撞安全等因素,eVTOL要解决的是从垂直起飞、巡航飞行,到垂直降落的整个全过程全场景的智能飞行控制,飞控系统极为重要,也是eVTOL的核心技术。“谢陵说,”不同于传统的有人驾驶小飞机,有一套机械控制系统备份,eVTOL则是飞控全时在线。“

于是,从最基本的物理原理出发,从第一行代码、第一个元器件开始,八年前,谢陵团队就开始在独特的可收放旋翼垂直起降无人机上开发自己的飞控软硬件,并一直在产品的实际几十万小时的飞行过程中积累数据并优化算法和逻辑。

如果把飞控计算机比作飞行器的“大脑”,飞控软件就是大脑中的“飞行知识”,其中95%以上是与安全息息相关、用于处理异常情况的逻辑代码,这一部分就构成了御风未来的产品护城河。七年实际飞行积累下来,这套成熟的飞控系统成为谢陵团队二次创业的关键依仗。

有了完全自主的飞控系统,团队在产品路线选择,安全指标、成本控制,研发效率等节点上就有了更多主动权。这些要素环环相扣,最终决定了未来产品的竞争力。

御风未来开发的是一个类似“汽车底盘”的“飞行平台”,平台本身可以飞行,能挂载包含载人座舱在内的各种载荷,以此实现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这样的技术路线在安全性和成本上都有明显优势。

以媲美民航飞机安全指标为设计标杆,靠关键“多冗余”设计能力,御风未来保证了产品具备比直升机提升1000倍的安全性。

受益于核心技术的支撑,在生产层面能实现低机械结构,低参数要求,高替代性组件这样的专属设计,大大降低了生产复杂程度和成本,有助于企业建设“平民化”的供应渠道,成本控制立竿见影。

最令人称道的是,御风飞行创始人兼CTO刘十一博士开发了一套用于飞机设计的工具链,使得飞机总体设计过程能在仿真环境中得以完成,并保证尽可能接近最终真实产品。传统设计中需要通过实际飞行才能确认和验证的工作可以在仿真设计中直接完成,研发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风险和成本。

正是基于这样的实践,“在国内eVTOL飞控领域,像我们这样有丰厚技术积累的团队是极少的。”谢陵对此非常自信。

飞向蓝天的梦并不遥远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亟需寻求一种新的出行方式来解决当前的出行拥堵问题。城市内交通以上海浦东机场到虹桥机场为例,不堵车的情况下打车约一个半小时,乘坐地铁需要花费近两小时的时间,而乘坐飞行器只需约20分钟即可到达,效率提升明显。而中短距离城际间的出行,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圈,利用飞行器可实现区域内1小时通勤。

空白点就是创业点。去年9月5日,御风未来对外正式发布了载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atrix 1,这是御风未来自2021年4月宣布加入未来城市空中出行赛道以来首次对外完整展示其eVTOL构型。

谢陵认为,当前的全球eVTOL赛道,技术整体还在探索阶段,每个eVTOL企业会根据自身的技术路径和商业逻辑决定产品构型,商业模式也有待探索。但国内许多eVTOL企业积极布局,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就像中国智能电动车的弯道超车”。他还坚定地认为,载人eVTOL的商业化落地一定会比无人驾驶汽车来得早。

在飞行参数上,M1采用5座设计,与一辆小汽车的座位数相当,设计航程为250km,巡航速度为200km/h,能够满足城市内及短距离城市间一小时内通勤的需求。空中直达,能有效规避地面交通拥堵的烦恼,真正实现“人人可享有的空中出行”。

谢陵告诉记者,2021年4月,御风未来在上海正式落户。目前,在紧锣密鼓推进产品的同时,适航审定的关键环节也已经着手推进。对适航准入标准有深刻理解及实操经验技术团队内部已经确定了适航审定基础,并与适航管理部门展开积极对接。随着国家发布《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V1.0》以及业内其他厂家的适航进展不时有新消息传出,都给了谢陵极大的信心。不久前,上海市又印发了《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其中也重点提到要突破关键飞行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

在谢陵看来,10年内实现固定航线的通勤飞行会比较现实。这种情况下,共享空中出行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固定航线的网络。比如固定航线从澳门到香港,或者是从南通到上海这种。最终的目标就是让“打飞的”成为现实,人们可以很轻松地呼叫一部飞机到离自己最近的起降场,然后飞往目的地。”

如今,在谢陵的想象中,低空飞行出行的梦想已经有了更具象化的目标,那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6点从御风未来上海研发中心下班,7点就能抵达阳澄湖边开撸大闸蟹。当然,必须是坐飞机去。(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