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风未来7个月内融资1.5亿元,“坐飞机”在城市间穿梭有望成为现实
转自:周到上海
科幻片中在城市低空飞行的场景,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眼中的香饽饽。
2月22日,空中出行创新企业御风未来宣布于去年12月完成一次加轮融资,由天善资本领投。实际上,这已经是御风未来在2022年5月完成数千万融资之后,在7个月内完成的第二笔融资,累计融资额已达1.5亿元。
据了解,御风未来打造的是以高安全、高性价比、绿色智能为特点的eVTOL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类似直升机的起落方式。目前在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均设有研发、制造、试飞等多个基地。
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2吨级大型垂直起降飞行器M1的研发制造、试飞以及适航取证相关工作的补充资金,巩固提升公司研发和创新实力。
在此前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御风未来就已展出过M1飞行器二分之一缩比的模型,是一台设计搭载5人的eVTOL飞行器。
御风未来CEO谢陵说,他们的发展规划是先推进飞行器载货,再到载人。
在产品构型上,御风未来选择的是复合翼构型:即飞行器有机翼,有独立的动力系统分别提供垂直起降升力和巡航推进动力。
其中,M1拥有16个用于垂直起降的旋翼和4个用于巡航飞行的旋翼,是目前是全球复合翼eVTOL里旋翼最多的飞行器。
御风未来团队认为,复合翼构型具有低机械复杂度、低维护成本、高安全性和低适航难度等优势,是目前最适合中国商业化和取得适航认证的构型。
谢陵透露,目前M1的首架机已经完成静力试验、进入了总装阶段,预计将于3月下线。接下来将有序推进全机系统地面试验,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可以实现首飞。同时,适航取证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御风未来在设计和制造方面坚持国产化。比如在在飞行器最核心的“大脑”飞控系统上,御风未来团队采用的是自主研发飞控核心技术。
核心供应链也全部采用国产化,并深度介入供应商研发过程,在把握设计自由度的同时控制好成本,也能把eVTOL产业的核心供应链留在中国。
不只是御风未来,面对这一新兴赛道,相关企业都在积极布局。
在航空方面,巴航、空客、波音、中国商飞等海内外航空制造企业都在自设或收编子公司进行eVTOL的研发。在汽车领域,丰田汽车领投了电动乘用飞机开发商Joby,Uber也在布局空中出租车业务。
面对新兴热点,互联网企业自然不会落后。腾讯于2020年3月领投了飞行汽车公司Lilium,微软则与空中出租车的开发商Vertical达成战略合作。
eVTOL为何会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城市空中交通作为一种新型出行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污染等问题,同时还能与地面、地下交通形成互补和联动。
在国外,日本和韩国均于2020年将城市空中交通产业规划上升至国家层面。在国内,新型载运工具研发和推进空中交通服务,也被列入相关规划,民航局也于近期发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适航审定管理程序。
如此背景下,对场地要求低、纯电动、低噪音、零碳排放、高度自动化、安全性远高的eVTOL,被视作未来城市空中出行的最好解决方案。
“坐飞机”在城市低空穿梭的场景,有望变成现实。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姜欣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