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数科战略性改名,逐字解读为何是“奇富科技”
近日,360数科宣布公司品牌更名为奇富科技,全面聚焦金融科技战略,帮助金融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旨在“用先进科技,为社会创造财富”。
公司改名这种事还是有很多忌讳的,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所谓运势都有影响,笔者也经常会diss一些企业名字与主业关联度不高,导致投资者认知初期便受到阻碍。360数科美股代码是QFIN(改名后代码不变),从美股那边一路跟踪过来其实对“奇富QF”读音的接受毫无违和感。
奇富科技CEO吴海生谈到,“当前正处于技术革命的十字路口,从云计算到现在火爆全球的ChatGPT,每一次技术发展的浪潮都让人兴奋,公司致力于将这些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为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和用户提供更高效的科技服务和解决方案”。红衣教主周鸿祎也提到,“如果企业搭不上ChatGPT这班车,很可能会被淘汰”。那不如先问问ChatGPT如何看待“奇富科技”这个新名字。
听AI吹完,来正经看一下这次改名的用意。
首先明确一点,更名“奇富科技”后,“360借条”的产品从名字到债权关系没有做任何改变,这就意味着改名并非从经营层面入手(大可不必担心陌生的名字影响业务开展),而是企业战略层面传达出变化的信号。
战略层面来看,将“奇富科技”拆解成“奇富”和“科技”两个部分。
从普惠金融到一「奇富」裕,连接小微企业
公司经历了“360金融→360数科→奇富科技”的名称变化,体现了其从360集团中孵化、成长到独立的过程。去掉“360”让市场更容易从“360数字安全”的概念中区分开来,准确的反应了奇富科技在股权关系、业务战略等方面独立实体的存在,更明晰的塑造“金融科技”的品牌定位。
“奇富”的谐音解读为“共同富裕”,与助推普惠金融发展的理念相契合。奇富科技助力金融机构合作伙伴为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快速便捷的资金周转服务。
近年来为什么经常会看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因为风险与回报不匹配,融资成本理解为“常规利息+风险溢价”,越难风险溢价越高,银行坏账难,企业借钱难,最后进入一个死循环,这中间可以通过金融科技来消除一部分信息和摩擦成本,疏通融资环节的堵塞。
从信贷行业客群分级来看,奇富科技主要服务覆盖2.3亿人的标准客群,该部分群体信用评级低于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优质客群,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堵塞区域,经过多年深耕,公司在覆盖标准客群的各类机构中规模排名第一。
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奇富科技2022年H1小微业务平均单笔借款额为23245元,平均贷款期限14.1个月,名义利率为13.9%,但比重不足10%,随着普惠金融的深入推进,未来有望通过更高单笔借款金额、更长小微贷期限,增厚公司业务。
此外,宏观经济增长带动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储蓄率向超前消费释放,推动中国信贷科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三年疫情过后,随着各地大力发展经济的政策不断推出,居民信心和还款能力逐渐恢复,消费复苏将刺激短期消费贷款规模增长。疫情期间奇富科技风险成本跟随行业趋势上升,2023年料将有大幅改善。
「科技」改变传统,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以传统商业银行、持牌消金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主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在消费信贷结构中互联网消费金融占比34%,其中互联网金融平台市场份额过半。尽管传统持牌机构完成了初步产品互联网改造,但互金平台在场景、流量、科技等方面仍存在优势。
记得笔者2021年最初接触奇富科技时,写了一篇题为《拿捏科技与金融的距离,360数科用风控科技打开新世界大门》的调研文章。那时,消费金融行业在监管压力下,刚刚摸索出了“轻资本模式”(商业银行出资金,助贷平台出技术与客户资源),相比于传统的“重资本模式”(平台向银行缴纳放款量5%的保证金),打开了业务天花板。
后来,监管层面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央行提出了“断直连”,要求网络平台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等业务合作时,不得将个人用户信息直接提供给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对消金公司和助贷平台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将个人贷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内。奇富科技最新利率定价水平已经降至21.7%,2022年11月回港二次上市,意味着行业强监管逐渐转变为常态化监管,释放出偏向积极的信号。
现在,奇富科技逐步增加轻资本模式于产品和服务中的比率,在获客定价、风险分析和贷后管理等方面强化与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的合作,新增贷款中轻资本模式占比提升至58%,在轻资本模式下累计与56家金融机构合作,根据其定价费率来收取金融科技服务费用,助推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
以上,“360数科”更名“奇富科技”,在企业经营层面,是连续的,但在企业战略层面,确实可以称为“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