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揭秘 | 马文革与中国乒乓的绝地反击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天津广播

今天(2月17日)

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在全国正式上映

该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初

处于低谷的中国乒乓男团

如何通过刻苦训练、顽强拼搏

在1995年天津世乒赛勇夺冠军的励志故事

作为当时男团的主力成员、天津乒坛名将马文革为中国重夺斯韦思林杯(世乒赛男团冠军奖杯)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主要原型人物之一。

电影上映之际,马文革指导做客天津新闻广播(AM97.2 FM909)《体育大世界》节目,重温第43届世乒赛充满热血和无限自豪感的珍贵片段。

01

“狂飙”前奏——凑齐五虎将,六年磨一剑

# SPORTS

为了实现1995年在本土重新夺得男团冠军的目标,时任中国男乒主帅蔡振华选择了由马文革、王涛、丁松、刘国梁和孔令辉等五名球员组成男团阵容,这就是被球迷津津乐道的“中国五虎将”。

当年,马文革和王涛年龄最大,分别是27岁和28岁,初出茅庐的刘国梁只有19岁,国乒平均年龄23.6岁,是一直相当年轻的队伍,作为国家队老将的马文革自然而然要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

“当时男团丢掉冠军有6年了,我们都希望能打翻身仗,1995年又是本土作战,大家夺冠的愿望非常大,队伍到了天津之后,我自己无形当中就感觉状态好了很多。现在回忆起来,就是精神上更有动力了,这种心情后来也带动了我在赛场的技术发挥。”马文革说道。

02

决赛前夜没失眠,“打决赛我百分百能赢”

# SPORTS

天津世乒赛男团比赛被誉为“神仙打架”,不只是中国和瑞典实力突出,比利时拥有新科欧锦赛冠军米切尔·塞弗,法国头号球星是世乒赛、世界杯双料冠军让·盖廷,韩国则有双子星金泽洙、刘南奎,每个对手都不好打。

中国与韩国的男团半决赛,马文革状态出现起伏,个人连丢两分,虽然中国最终以3:2险胜晋级,但他的发挥受到了普遍质疑。马文革回忆说:“半决赛没打好我也很忐忑,教练(蔡振华)会怎么看我,决赛还能不能上?但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做好准备。”

与瑞典队的男团决赛之前,曾有业内人士建议,中国队应该调整出赛人员,潜台词就是用其他球员替换马文革的第二单打位置。重压之下,主教练蔡振华不为所动,依然将马文革安排在王涛之后出任二单,而马文革也没有因为半决赛的输球而丧失信心:“首先,我和瑞典的几个球员有过很多次交手,此前的胜率也很高,和年轻队友相比,我更有优势。其次,我从没在决赛掉过链子,我保证能够在决赛百分百赢球。”

决赛前的那个夜晚,马文革独自坐在宾馆房间的床头,一边静静地用胶水重新粘贴乒乓球拍,一边盘算着明天的决赛。“蔡指导后来跟我说,男团准备了那么多年,对你(马文革)是有信心的,只要正常发挥准没问题。”马文革回忆说。

虽然拥有教练的信任、自己也有取胜决心,但决赛一触即发,真想做到平常心又谈何容易?马文革用“煎熬”两个字形容内心感受,然而,当被记者问及是否因为煎熬失眠时,他笑着给出了否定回答:“还真没失眠,就是正常睡觉。技术研究也好,针对性分析也好,全都烂熟于心了,休息好了最重要。”

03

拼“斯杯”!天津观众把佩尔森喊懵了

# SPORTS

1995年5月8日,万众瞩目的第43届世乒赛男团决赛,在天津体育馆(大馆)打响, 7000多名现场观众与无数电视机前的球迷共同见证了中国与瑞典的巅峰对决。“瑞典就三个人(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卡尔松),一般情况下老瓦都会是一单,我们双方彼此都很了解,就看临场发挥了。”马文革回忆说。

然而,中国男团的开局并不理想,担任一单的王涛出师不利,总比分1:2不敌瓦尔德内尔。此前,王涛保持了全胜战绩,第一场输球恰恰发生在了决赛舞台,对于全队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当时,全部压力都压在了出任二单的马文革肩头,与他隔网相对的是老对手佩尔森,对于国乒来说,这场球绝不容有失。

或许是受到瓦尔德内尔赢球的鼓舞,佩尔森在决赛第二场超水平发挥,接发球连续抢攻频频拿分,导致马文革在领先的情况下以22:24丢掉首局。21分制的团体决赛施行三局两胜制,无论是中国男乒还是马文革本人都被逼到悬崖边缘,要么逆袭、要么失利,绝境面前,绝地反击开始了——

“以前所有的比赛,我从没输过佩尔森,决赛第一局输了之后我脑子“嗡”的一下,但蔡指导没给我任何压力,让我放开去打。”回忆起那场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男团决赛,马文革没有放过任何细节,28年前的一幕幕场景被他娓娓道来:“第二局他(佩尔森)开始很顺,我4:9落后,当时没有任何想法了,就是要搏杀,一个球一个球去拼,压力完全释放了,我也放开了,感觉自己重新找回了最好状态,比赛越来越有信心。”

找回状态的马文革没有再给对手任何机会,以两个21:18扳回一城,在延续对阵佩尔森全胜战绩的同时,帮助国乒将总比分扳成1:1。值得一提的是,刚刚建成投入使用的天津体育馆也为马文革的绝地反击提供了“buff加成”:

“家乡父老给了我巨大鼓励,当时把瑞典给喊懵了。虽然他(佩尔森)不知道喊什么,但是压力越来越大,球场的感觉也变差了。我们平时训练的时候就有抗干扰这一项,球台边会特别放置扩音器还有锣鼓,模拟各种噪音,对于我来说已经非常适应了,而且呐喊声不是噪音,观众加油也让我更有信心。”

有意思的是,佩尔森与天津的缘分并没有止步1995世乒赛:2013年乒超联赛,已经47岁的“老佩”以外援身份加盟天津男乒,与球队一起征战联赛,并帮助球队成功保级,当时,天津男乒主帅正是马文革。佩尔森老当益壮,他与马文革的惺惺相惜也被传为一段乒坛佳话。

04

举“斯杯”!斯韦思林杯要比想象中更沉

# SPORTS

度过最艰难时刻的中国男乒士气大振,被誉为“乒坛魔术师”的削球手丁松展示出削球绝技,第三场以2:0完胜卡尔松,帮助中国队取得总比分2:1领先;随后,王涛再次出战,他同样以2:0击败佩尔森,中国男团时隔六年,终于重新登上世界之巅,马文革说:“夺冠之后我还真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想法,就是感觉高兴,特别高兴,终于又把冠军拿回来了。”

男团冠军失而复得,蔡振华带领五虎将昂首站上天津体育馆的冠军领奖台,作为冠军队成员,举起斯韦思林杯的那一刻,让马文革感受到了什么是“沉甸甸”的喜悦。“奖杯的底座特别厚,举起来真挺沉的,不太好举。每一届的冠军名字都要刻上,这届(第43届)终于刻上中国的名字了,我们终于拿回来了。”

1995年天津世乒赛,中国男团众志成城,半决赛3:2淘汰韩国,决赛3:2击败瑞典,最终成功夺冠,两场大战含金量极高,精彩程度足以载入乒坛史册。与球迷津津乐道不同,回想起一场场激烈厮杀,马文革坦言“太难了”。

“回到宾馆,安静下来的时候感觉比赛太难了。一幕一幕就像过电影一样出现在眼前,有几个球太关键了,拿不下来就危险了,冠军太不容易了。打了这么多比赛,最重要的就是天津世乒赛,不光是我,其他人也是如此,只要提到男团,每一场甚至每一局的比分是多少,大家仍然记忆犹新。”马文革说。

05

天津世乒赛助推中国乒乓腾飞

# SPORTS

1995年第43届世乒赛,对于马文革和中国乒乓球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队在天津包揽男女团体、个人全部七项冠军,宣告了中国乒乓的全面强势崛起,由此逐渐确立在世界乒坛的霸主地位,并一直延续至今;与此同时,乒乓球运动也更为深入人心,无论在竞技体育层面还是全民健身领域,国球乒乓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越是遭遇困难,越要充满斗志,奋勇向前,28年前,马文革与中国乒乓上演的那场绝地反击的励志故事也将激励更多人自强不息,勇敢追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