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石家庄市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转自:河北新闻网
赞皇县中医院张贴着医共体成员单位分布图。
在赞皇县县医院医共体放射诊断会诊中心,医生正在进行远程诊疗。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探索和制度创新,是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举措。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改善服务体系,改变管理模式,改革体制机制,改进素质能力,不断优化诊疗资源配置,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2022年,赞皇县、藁城区、高邑县、无极县等8个县(市、区)已经建成了权责清晰、分工协作、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3年底,全市所有县(市、区)将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让基层群众不出县、少花钱,就能看好病。
改善服务体系
实现县域医疗卫生资源融合共享
赞皇县黄北坪乡67岁的齐大爷,一早起床就感觉头晕目眩,家人赶紧将他送至黄北坪中心卫生院,经头颅CT检查后,医师将影像资料即时上传至赞皇县中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专家调取了影像数据后,第一时间给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出血量约30ml的诊断报告结论。报告的准确迅速,使得患者齐大爷得到了及时精准的救治。
我市以赞皇县为试点,积极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2022年3月组建由赞皇县医院和县中医院牵头的两个医共体,11家乡镇卫生院参与。争取地方债券项目,投资4600余万元,为乡镇卫生院更新移动DR、检验、超声、手术室和污水处理等设备,为牵头医院更新急救、传染病防控等设备,诊断设备全部接入全县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县、乡数据互联互通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真正达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全县更多像齐大爷这样的基层群众能就近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赞皇县是全市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一个缩影。我市优化配置,融合资源,根据县域地理位置、服务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服务能力等情况综合评估,组建以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医疗机构为牵头医院,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及辖区内所有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并鼓励实力强的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共体,保持医共体各单位独立法人地位和事业单位性质不变。同时,整合医共体内部信息系统,统一运营维护,实现医疗、公卫、健康管理等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质化服务,积极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
改变管理模式
实现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共管共赢
“小病可以到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而当需要到大医院进行诊治时,卫生院的医生还可以一路陪护、用双向转诊车把咱免费送到上一级医院,找专家诊查,真是又方便、又快捷。”2月4日,高邑县中韩乡的李先生体验到了从乡镇卫生院到县医院的高速转诊。
群众小病小痛不用再跑大医院,就近就能看好;即使患大病,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在“家门口”享受上级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重点疾病患者和重点人群还可就近享受健康管理服务……我市明确功能定位,制定了牵头医院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县、乡、村三级在疾病诊疗、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定位,完善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规范,健全双向转诊通道和转诊平台,引导非急诊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格局。
另外,医共体在保持成员单位行政隶属关系和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前提下,人员由医共体统一管理使用,实行“县招乡用”“乡聘村用”;财务管理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统筹运营;建立统一的药事管理委员会和药品耗材管理平台,实现用药目录衔接、处方自由流动、同质化药学服务。
改革体制机制
实现县域医改成员单位协同联动
我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补助资金支持力度,集中拨付牵头医院专项账户,医共体根据资金性质与用途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发放。同时,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将财政补助经费与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科学核定各成员单位服务任务和补助标准,确保各成员单位获得合理补助资金。
另外,医保部门与医共体签订服务协议,由医保经办机构采取“总额预算、按月预拨、年终结算”的方式,将核定的县、乡、村三级医保基金统一打包拨付给牵头医院,结余的医保基金计入医疗服务性收入,由医共体自主分配。
改进素质能力
实现县域医疗卫生水平同质提升
市人民医院每周派专家赴深泽、高邑、新乐、元氏、赞皇、晋州等地开展查房带教、技术帮扶、手术指导、专家授课;市三院定期派医疗队到平山县南甸镇中心卫生院,开展进修培训、巡回医疗、驻点帮扶等;市妇产医院与深泽县医院签订了帮扶协议,多年来持续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双方还签约建立妇产科紧密型医联体……我市不断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通过开展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科室共建、专科联盟建设等,提升县级医院专科服务能力。结合县域外转率排名等因素,综合确定县域薄弱专科,通过改善硬件条件、引进专业人才、推广适宜技术、加强与上级医院精准对接等措施,增强薄弱专科疾病诊断和规范化治疗能力。
另外,我市积极拓展基层医疗服务内容,结合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增设二级诊疗科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及呼吸系统等专科联合门诊,不断加强住院服务,结合实际诊疗需求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床位,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开展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特色服务,延长服务链,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同时,增强质量管理同质化水平,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成立专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建立统一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以病历、门诊、院感、护理、药事、临床检验等为重点,定期开展质量控制,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质控意识和能力,推动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年内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我们将牢牢把握改革方向,强化责任担当,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构建更优更可持续运行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格局。”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