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开学第一课|南京一中校长朱焱:创造学习向上的新风气

扬眼

关注

转自:紫牛新闻

2月6日,南京市一大批中小学迎来新学期。在这个万物勃发、充满希望的春季新学期,书记、校长们也为亲爱的同学们准备了满怀期待、金句频出的开学寄语。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少年志融媒平台同步开设“开学第一课·校长/书记说”专栏,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闪光智慧和谆谆嘱托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王颖

以下为南京一中“校长说”全文:

这就是一中:创造学习向上的新风气

南京一中校长 朱焱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是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正月十六。首先要祝福大家:新春好!

立春已至,在中国,“春”不仅是一个自然概念,还是一个文化表达,春天带来 “排比花枝满杏园”,让人“便觉眼前生意满”,更有“万物生光辉”的气派。

在中华文化绵延千年的“春”之气象中,我们应该珍惜时光,更要在春风春雨中拔节生长。此时此地,我想到,1951年国庆毛主席接见渡江小英雄的时候,题写了八个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此,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就是“创造学习向上的新风气”。新学期,希望一中的全体师生不负春光,我们一起学习、向上。有三句话与大家共勉。

第一句是:天天坚持学习,则“平地滔滔,一日千里”!

学习的益处多。荀子认为唯有学习能由愚而智,使路人皆可为圣人。好学深思者能纵观统筹、全局策划。黄庭坚更是把学习与气质关联起来,“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劝学》的开篇教导我们“学不可以已”。我们需要天天学习,持续、乃至终身学习,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从能力、行为、态度多个方面去认知和修练。

关于能力。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练习和增进各种学习的能力:观察、阅读、推理等等,这些机会不仅在课堂上,更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学习能力就是这样叠加、综合建构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说,天天坚持学习要注重各方面的学习,关键在于“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关于行为。清代学者刘蓉年少时在一间屋子读书,地面有坑,每次走过都会被绊一下,久而久之习惯了,当地面被填平后,却感觉不适应。于是,他感慨:“习之中人,甚矣哉”,人处于习惯之中不得了。去年,杨永斌院士在“院士1课堂”讲座时,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人是重复行为的结果,卓越不是一个行为,是习惯”。从这个角度来说,天天坚持学习的关键还不在于“主动学习”这个单一的行为,应该是“不由自主”地学习,就如一日三餐般融入日常,达到 “君子正一而万物皆成” (曾子)。

关于态度。青胜于蓝、冰寒于水,都不是一日之功。想一想,为什么为毕业年级举行的不是“毕学”典礼,而只能是“毕业典礼”?我想,“毕业”是一个学习阶段的总结,不是学习的终止,获得的证明只能注解过去。所以,我们都应该更珍视“开学”,因为“开学”意味着大家又拥有了一次开始的机会,如果人生真有起跑线,其实,天天都是起跑线。就像罗马诗人贺拉斯说的那样:做你必须做的事,抓住现在,未来只属于天意。“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学习无关乎早迟,更在乎“真积力久则入”的决心。

第二句话:好好坚定向上,则“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团结奋斗、昂扬向上是主题;高歌理想、礼赞青春,是对青年人寄予的厚望。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这里的“大”,就是王勃笔下“青云之志”,就是宋濂描绘的坐守陋室而志意充然,更是毛主席诗词里的“人生何处不青山”。这些笔触之下,有读书人的责任、青春的志向、个人的磨砺,也就是我今天要表达的“向上”。那么,对同学们来说,怎样去做呢 ?

要与历史对话。中华文明浩浩汤汤博大精深,世界文化包罗万象精彩纷呈。我们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走进文明的深处,触摸经典,感受历史。1874年,16岁的普朗克被告知:“物理学中的一切都已经被研究了,只有一些不重要的空白需要被填补”,而也正是这个普朗克,在1900年宣告量子理论的诞生,撼动了经典物理学大厦,引发划时代的革命。科学不单是公式、结论,是先行者们艰难地重构新的世界观、宇宙观的道路。与历史对话,就是向光明和真理致敬。请记住,我们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更是未来世界的开拓者,这便是与历史对话的意义。

要离世界更近。这是我们一中杰出校友饶子和院士的一句话。他说:同学们立志成才,走出去才能离世界更近。“走出去”是每个高中生即将面临的人生选择,“离世界更近”则是这个时代给予每个青年人的机遇。当同学们能够主动走出去靠近世界,便可以展现开放的心灵、挑战未知的勇气、“沧海横流安足虑”的青春意气。未来,我们不仅仅是主动“离世界更近”,也许发现因为年少时这个选择,世界正在向我们靠近,到那个时候,我们便真正理解了院士校友赠予我们的金玉良言。

还要学会和自我相处。张贤亮在小说中写到:“‘我’啊,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和希腊德尔斐神庙里的“认识你自己”异曲同工,都是对于自我的困惑和探求。所以,当我希望你们“学会和自我相处”时,已经在表达,自我与自我以外一样,都是我们终其一生需要好好款待的“对象”,我和“自我”不是天然的好朋友,需要用时间和精力完整地认识、悦纳“自我”。与自我相处好是我们“向上”的基石,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内心深处向外探求、向上努力。

同学们!新学期伊始,我和你们交流了“学习”和“向上”,它们在文辞逻辑上是并列的、条件的,也是递进的,现实中,我希望它们分别是你们的手和脚:勤劳的双手、脚踏实地地进取。这样,你们一定能在成长道路上有更多的收获,做更多的贡献。

李四光先生在1932年对北京大学的同学说:学校为每人准备了一副指南针、一把智慧剑,这是你们今后的护身符。细细品味,其实,“智慧剑”就来自“学习”,“指南针”就是为“向上”把准方向。所以,我想说的第三句话是:坚持学习,坚定向上,做新风气的创造者。南京一中走过了115年的办学征程,每一位一中学子都在用实际行动塑造一中、诠释一中,一中的气质、风尚就是一代代学子积累的。历史的一中有“学生十大信条”,有“要用功,进一中”的笃实学风,有“为祖国而学”的振臂一呼,新时代呼唤新学风,走上新征程的一中期待更新更实的学校风气,让我们一起坚持学习、坚定向上,做新风气的创造者、践行者。

老师们,同学们!现在的一中校园,“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我们的一中学子,“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祝愿每位同学、每位老师在2023年收获更多的美好和精彩!

谢谢你们!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