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舟山海水养殖“芯片”,让本土培育良种充盈“蓝色粮仓”?
转自:舟山网
如何开发舟山海水养殖“芯片”,让本土培育良种充盈“蓝色粮仓”?
市人大代表范国锋建议——
大力推动海水养殖种业高质量发展
舟山作为海洋大市,海水养殖一直是优势渔业产业之一,现有从业者4000余人。不过,与国内一些沿海地区相比,舟山的海水种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如何更好地经略海洋,让舟山本土培育的海水养殖良种充盈“蓝色粮仓”?市人大代表、舟山西峰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国锋调查后呼吁:我市应加快推动海水种业高质量发展,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爆发点。
开发海水养殖“芯片”,迫在眉睫
范国锋从事水产行业37年,是地道的舟山“老渔民”。身为市人大代表,他履职以来就我市渔业发展提了很多议案建议。去年,他将目光聚集到舟山海水养殖种业发展短板上,并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
“如何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是我市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范国锋代表介绍,海水养殖业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在全市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据统计,我市现有海水养殖的从业者4000余人。2021年全市海水养殖面积3926公顷,养殖产量28.55万吨,总产值25.97亿元。
另一方面,我市海洋捕捞总产量逐年下降,大量捕捞渔民面临着转产转业,而海水养殖业为捕捞渔民继续“耕耘”海洋提供了广阔空间。
有好的种苗才能养出好的水产品。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处于海水养殖产业链上游的海水种业,是海水养殖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相当于海水养殖业的“芯片”,却在我市成了短板。
范国锋代表调查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市海水养殖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弱项,主要包括海洋种质资源保护滞后、种业产业链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研究支撑能力不足、特殊的海洋环境导致难以形成标准苗种产业链等。
“比如,我市海水养殖苗种生产普遍受气候水温等因素影响,许多苗种过冬难、成本高,再加上如大黄鱼等亲体获取困难,新品种选育时间长,配套不足,难以形成充足的良种生产和供应能力。”
“我市的海水种业与辽宁、山东、福建、广东等省以及省内的宁波、温州等地相比,差距较大。”范国锋代表呼吁,海水养殖种业是未来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爆发点,“挖掘和保护利用舟山渔场资源,加快推动海水养殖种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发展海水养殖种业,舟山潜力如何?
种业强,则渔业兴。我市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支撑海水种业蓬勃发展吗?范国锋代表调查后得出结论:有!
范国锋代表说,舟山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称,海洋渔业资源种类异常丰富,广阔的海岸线是海水种业发展的资源宝库。“舟山的大黄鱼、贻贝养殖闻名遐迩,舟山海域的增殖放流与养护产业规模也在全国首屈一指,这些产业的发展都为海水种业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范国锋代表说,我市拥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一批实力雄厚的海水养殖领域科研力量,并长期致力于舟山渔场海水种业的研发。依托高校院所,建有“东海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西轩岛种苗场、朱家尖育种场等一批种业工程研发基地。培育开发的中国对虾、曼氏无针乌贼等增养殖种类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海水养殖种业“卡脖子”难题何解?
不过,舟山海水种业若想打赢翻身仗,也非易事。
范国锋代表建议,优化育种平台与运行机制,重点支持海水养殖种质种业科技攻关。
比如,建议由海洋渔业部门牵头,充分发挥舟山渔场得天独厚的海水种质优势,设立专项资金,联合国内外高校院所和企业等海水种业优势单位,加快布局建设“东海种业研究中心”,支持“浙北海域海洋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提升建设,加快形成以育种为中心、繁育为配套并辐射服务全省的海水养殖种业中心基地。
又如,围绕海水养殖种业发展需求,持续支持高校院所加大力度实施海水养殖种质种业科技项目,选育一批能过冬、成本低等优良品种,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着力解决制约海水养殖种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来源:舟山晚报作者:记者 石艳虹 翁履平 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