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关于陕西省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陕西发布

关注

转自:陕西发布

关于陕西省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在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陕西省财政厅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11.6亿元,增长19.3%;支出6766.3亿元,增长11.5%。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4.4亿元,增长26.8%;支出984.1亿元,增长1.7%。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62.6亿元,下降17.7%;支出2929.3亿元,增长6.4%。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19.6亿元,下降17.3%;支出354.6亿元,下降8.6%。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87.3亿元,增长50.6%;支出89亿元,增长94.1%。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1.2亿元,增长218.7%;支出18亿元,增长25.5%。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587.8亿元,下降2.9%;支出2251亿元,下降8.2%;年末滚存结余2391.9亿元。

二、2022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财税改革情况

(一)坚持人民至上,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控。全省各级投入疫情防控资金190亿元,全力保障新冠肺炎患者免费救治、核酸检测、一线医务人员临时补助、定点医院补助等经费需要;累计拨付医保基金专项资金37.8亿元,保障9588万人次免费接种新冠疫苗。

(二)突出精准减负纾困,财政稳经济大盘各项政策落实有力。制定财政稳经济13个方面42条措施,涉及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积极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等方面,助力全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三)聚力秦创原平台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再上台阶。投入20多亿元,支持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资金保障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起设立2只天使基金、4只创业投资基金、5只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87.7亿元,不断完善企业创新投资生态体系。

(四)巩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稳步推进。统筹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120.1亿元,增长6.5%,整合脱贫县涉农资金159.7亿元。筹集资金75.9亿元,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财政投入提高至1500元,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一次性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省在首次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考核中被评为A级等次。

(五)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统筹资金3.3亿元,开展省对市县生态环保综合补偿。统筹21.6亿元,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下达资金13亿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资金47.7亿元,支持以关中地区为重点推进雾霾治理,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六)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三秦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坚持就业优先,全面落实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要求,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贴标准等。统筹安排13.5亿元,支持2200个老旧小区改造。

(七)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财政可持续性显著增强。下达县区财力性转移支付1085亿元,有力支持县区落实“三保”支出责任,全省县区“三保”等刚性支出保障机制运行良好;不断压实市县和部门偿债责任,妥善处置风险隐患。

(八)突出促改革强管理,财政治理效能有效发挥。不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制定7大类107项财政支出标准。我省零基预算改革被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作为改革经验予以通报推广。

三、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草案

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3410.9亿元,支出预算6641.9亿元。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962.4亿元,支出预算1079.8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草案

2023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2731.9亿元,支出预算2917.9亿元。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48.3亿元,支出预算65.6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草案

2023年,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128.2亿元,支出预算78.8亿元。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26.9亿元,支出预算24.3亿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草案

2023年,全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算2799.6亿元,支出预算2413.3亿元,预计年末滚存结余2778.2亿元。

四、2023年主要财税政策措施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顶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力支持促消费等扩大内需战略,紧盯“两新一重”和重点领域,积极扩展投资空间,推动加快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区域战略,支持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提升创新整体效能。聚焦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产业发展创新提质、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效能提升等行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做实成势。

(三)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和巩固脱贫成果,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提升等工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四)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效,助力美丽陕西建设。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支持加强秦岭地区、黄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围绕关中地区主战场和渭河、汉丹江等重点流域,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动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好转。

(五)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落实落细各项就业优先政策,持续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支持高校“双一流”和“双高”计划建设,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线民生保障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六)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常态化债务风险监测预警,督促各级妥善化解存量债务。加大对困难县区的财力补助,坚决兜住“三保”底线。加强政府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投后管理,做好“保交楼”工作,积极防范化解各类财政金融风险。

五、2023年财税管理和改革工作

(一)健全现代预算制度。重点完善财政资源统筹机制,健全结余资金收回使用制度,全面实施预算指标核算管理,制定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办法,继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

(二)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启动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重点对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完善调整,对开发区、省管县等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规范。

(三)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把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编制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做深做细过紧日子落实情况评估,不断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提高“三公”经费透明度。

(四)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持续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探索对市县财政运行的综合绩效评价,加快建立覆盖各行业领域的预算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

(五)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持续强化从资金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确保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

(六)严肃财经纪律。继续管好用好各项财政资金,强化各项财税政策落实,自觉接受人大各项审查监督,积极配合审计、检查工作,推动形成权责清晰、风清气正的工作局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