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理:《流浪地球2》不玩虚的,与刘德华演戏让人安心
由郭帆执导,刘慈欣监制,吴京、李雪健、沙溢、宁理、王智、朱颜曼滋领衔主演,刘德华特别演出的电影《流浪地球2》已经于大年初一上映。宁理在片中饰演工程师马兆,他表示《流浪地球2》剧组一直是给他一种很梦幻的感觉,这个剧组令他更加在探索演技中享受表演的同时,也更加理解了《流浪地球2》阐释的主题:“作为个体,对家人来说,我可能是他们的全部,但我对于地球,甚至整个宇宙来说,就是一个小白点,在面临个人、家庭、地球、宇宙时,你往往是需要做出抉择的,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大家都认为科幻离我们很远、很虚,其实却非常息息相关。《流浪地球2》就是阐释了这种抉择,我们所有人扮演的角色都面对这个问题,带着观众对生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思辨。”
就算是科幻,也不是来虚的
观看第一部《流浪地球》的动机,宁理至今记忆犹新。他属于比较理性的人,对科幻片没那么感冒,他觉得科幻类型的电影大概就和《西游记》一样,是一种建立在所谓的科学基础上的一种奇幻,但当时《流浪地球》热度太高,铺天盖地的观众都说好,他也好奇,决定去看看到底好在哪里。“我看完以后觉得特别震撼,它证明了中国科幻电影在拍摄上已经非常先进,是世界级的水准。另外,任何好的作品都需要有优质内容,影片传达的理念让我信服,什么是真正的牺牲,什么是真正的爱,以及它涉及的家国情怀。”
宁理在《流浪地球2》中饰演工程师。
出于对《流浪地球》的敬佩,也让宁理非常渴望能够有机会参演这部科幻电影,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流浪地球2》的剧本,他彻底被这个剧组做的功课震惊了:“我饰演一位工程师,里面确实有太多人工智能、黑科技、物理知识等,他们当时给了我一本非常厚的A4纸打印的资料让我学习。描述了故事里大家的生活环境、科学发展的状况,在月球上生活的状态如何,整个的宇宙天气如何,全球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样的,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环境如何……所有问题都有非常细致的说明描述,这些资料给我们一个巨大的知识背景和理论依据。尽管所有东西是假想的,但假想也有现实的基础,让你在熟悉中加入一些新鲜的东西,又在陌生里加入熟悉的元素,就算是科幻也不是虚的,里面的人物、设备、剧情都很真实,这就是伟大成功的剧本拥有的特质,《流浪地球2》做到了。
导演说“再试试”,刘德华从来不拒绝
在《流浪地球2》中,宁理和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有大量对手戏,他说能和特别喜欢的演员演对手戏,感觉非常“梦幻”:“他在戏里面演我的学生,不管从表演经验来说还是从表演态度来说,他真的随时都是一颗耀眼的巨星。他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和强烈的信念感,让我演得淋漓尽致,这段经历非常过瘾也非常感动。”
《流浪地球2》剧照。 图恒宇和马兆交流“数字生命”计划。
宁理回忆,他在2022年厦门金鸡电影节期间,走完红毯以后在休息区看到刘德华,在那个时候自己才意识到对方巨大的光环,而以前拍戏过程中甚至都忘了这回事:“他(刘德华)在的地方都能让人很安心,永远都葆有着演员的魅力,我当时跟他说‘我在拍戏过程中都忘记你是刘德华,是个巨星’,因为创作过程中他特别随和、亲切,没有一点架子。我想很多人都会想‘跟刘德华演戏是怎样的情况,在他的光环前自己是不是会显得比较渺小?’但他给你的感觉就是角色给你的感觉,他和你一起在导演的统一设想下完成角色。他非常敬业和专业,导演只要说‘能不能再试试’,他从来不会拒绝,对于导演的要求,再高、再难,他也会努力地全力完成。”宁理笑着说,“我跟他说我都忘记了你的光环,他就坦然地笑了笑,我估计很多人都这么形容过和他合作的感觉吧(笑)。”
【专访】
有第三部的话当然回归,还用想吗?
新京报:看完《流浪地球2》的剧本以后你就决定参演了?
宁理:我拍每一个戏之前都会先看剧本,我觉得,这是对作品,对别人对你的信任,对自己都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很多角色你找我演,但我不是全能的,也会有我真的演不了的角色,这是客观事实。所以我看完剧本以后才能知道究竟能不能答应出演,我觉得这是最起码的,你没有金刚钻就揽瓷器活,是件可怕的事情。这个剧本确实从方方面面都触动了我,我也认为自己的表演能够胜任角色。
新京报:你看完剧本以后会对饰演马兆做一种怎样的心理建设,这个角色带来的压力大吗?
宁理:我接到每一个角色后就会兴奋,但兴奋完了以后再看就“傻”了(笑),但又能怎么办呢?合同也签了,也答应参演了,不管多大的压力只有继续拍,消除这种压力的方式就是去琢磨这个角色究竟是什么地方打动了我,是什么让我感动,导演、编剧想表达什么,传递什么。这以后我会进行理性的分析、理性的准备,同时把我当时经历的感动传递给观众,这就是一个演员表演的过程。
新京报:你是如何解读马兆这个角色的?据说他的话特别多,也很密,台词的挑战一定很大吧?
宁理:他是一位工程师,身上有些地方和我很像,比如我遇到熟悉的话题的时候,我会滔滔不绝,有人会问我“你哪里像社恐”,也有的说“觉得我挺能聊的”,其实这是因为我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也心中有数。马兆也是如此,他有很大的科学知识基础,一旦聊到心中有数的话题,他有太多东西想告诉你,所以自然会加快语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无限的信息传达给你。但受肉体的限制,我的语速只有那么快,但他需要超过生理程度的话速和密度,这确实是饰演这个角色的一大挑战。
新京报:你只有每一个角色想透了后才会去接演这个角色?
宁理:其实所有的角色,也不是一定都能想得透。第一点,这一定是我喜欢的角色,不管角色是正派还是反派,必须有某一方面能打动我。至于如何想透,如何接近,这是个探索过程,在现场的每一天,你可能都会对角色有一些新的发现角度。
新京报:就像你所说的,角色还是要与演员适合,演艺生涯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适合的角色,你觉得演员是不是什么都能演?
宁理:我当然不是万金油,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任何演员能说自己什么都可以演,大家都会面临局限。本身你是创作者,也是创作材料,但观众一直看的都是你的这张脸,如何让他们跳脱出对你以往角色的认知和认可,是非常大的挑战。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演员像水,角色像容器,倒进容器以后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但这只是一个努力创作的方向和理想的状态,只能尽可能把创作者虚化给观众呈现出角色,但要完全与什么角色都匹配,是不太现实的。
《流浪地球2》不仅拥有了成熟的视效,更重要的是有很深邃的人文思考。
新京报:这部国产科幻电影有非常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做支撑,也有很多高科技和设备,你在片场会有骄傲自豪感吗?
宁理:确实是这样,原来我们一听到科幻电影,一般想到的是国外的、好莱坞的作品,但此次《流浪地球2》绝对是世界级的制作,它不仅拥有了成熟的视效,更重要的是对永恒主题的探讨,对世界、对人性、对生命的思考和探讨,是世界性的电影。我认为电影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在电影科技方面,更多要兼顾人文思考,对于人类本身的思考,对现代人有所启发。
新京报:如果《流浪地球》还有第三部的话,你会选择回归吗?
宁理:当然啊,我还用选择吗?(大笑)能让我演,多么好的事情,还用想吗?(笑)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