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街探吕祖宫

北京晚报
▌岳强
我知道吕洞宾,缘于一幅题为《八仙过海》的年画。很多年前,那幅年画贴在我家堂屋的墙壁上,旁边是《招财童子》和红纸剪裁的“福”字。在春节喜庆的氛围中,人们津津乐道于八仙的故事,尤其对仙风道骨的吕洞宾兴味盎然。
时过境迁。春节前夕,我在高楼林立、繁华喧嚣的复兴门金融大街,找到一座古朴清静的道教庙宇,拜谒了供奉吕洞宾的吕祖宫。

吕祖宫 摄影:岳强
前身原是火神庙
吕祖宫位于西城区复兴门北顺城街15号,坐西朝东。院门前的两只汉白玉石狮子憨态可掬,与后面红墙上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金色大字相映成趣。院门的石额上悬挂着墨面金字的牌匾——吕祖宫。走进庭院,西为吕祖殿,南北两侧的建筑物为北京市道教协会办公场所。吕祖殿内并列三尊神像,吕洞宾居中,右边为药王孙思邈,左边为财神赵公明。
相传,吕祖宫的前身为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是道教庙宇白云观的下院。虽然火神庙的规模不大,但火神灵验,因而香火旺盛。清代咸丰年间,道教大居士叶合仁出资重修火神庙,并改建为吕祖宫,嗣传道教全真龙门派法脉。全真龙门派就是金庸笔下赫赫有名的全真派,重阳真人王重阳是全真派的开山祖师,而龙门派则为长春真人丘处机创立,白云观就是丘处机开山立宗的地方。吕祖宫固然不及白云观规模宏大,但也是全真龙门派的修炼圣地。
火神庙改建为吕祖宫后,香火更盛。在民间传说中,农历四月十四为吕洞宾诞辰日。每年此日,虔诚的信众汇聚于此,热闹非凡。吕祖宫除供奉吕祖、火神、地藏外,还有关公、文昌等民间知名度很高的神灵。鼎盛时期,吕祖宫有神像一百多尊,可谓众神聚集之地。朝圣者不仅祭拜吕洞宾,对药王孙思邈和财神赵公明的祭拜同样必不可少,因为健康和财富永远令人向往。
下面说说“吕祖宫”名称的由来。吕祖,即吕洞宾,是我国神话体系中的著名神仙,为道家丹鼎派祖师。相传,吕洞宾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后被尊为剑祖剑仙、天下剑仙之首;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元朝时被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故称“吕祖”。那么,这座供奉吕洞宾的道观为何称“宫”呢?清朝初年,火神庙有一位道人,医术高超。有一次,皇宫中有位娘娘生病,御医束手无策。于是,有人推荐了火神庙那位道人。道人妙手回春,很快治好了娘娘的病,因此受到赏赐,庙宇也得到皇封。改建后,不再称“庙”,而称“吕祖宫”。
元明时期,皇家十分推崇道教。到了清朝,虽然朝廷信佛,但并不排斥道教,所以北京的道教庙观很多,而道教庙观中基本都有吕祖殿。渐渐地,吕洞宾成为民间传说中最有人气的神仙之一。

面塑艺人路奎波的作品“八仙过海” 新华社
吕洞宾确有其人
俗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列仙全传》卷六中是这样记载的:吕岩,字洞宾,唐朝蒲州人。两举进士不第,年六十四,游长安酒肆,见云房先生,求度世术。云房十试洞宾,皆心无所动。乃携洞宾至(终南)鹤岭,传以上清秘诀。洞宾既得道,始游江、淮,试灵剑,除蛟害,隐显变化四百余年,人莫识之。
从《列仙全传》卷六的记载中,可以厘清三个问题。其一,历史上确有吕洞宾其人。有名有姓有家乡,是一个试图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但两次都没考中进士。名落孙山后心情郁闷,便在长安城的酒馆里借酒浇愁。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命运竟在那里发生了转机,因为他遇见了一个自称“云房先生”的人。其二,吕洞宾经受住了云房先生的屡次考验,最终取得信任。云房先生将上清秘诀传授给他,使他掌握了度世术,得道成仙。其三,吕洞宾成仙后,曾以灵剑斩蛟,为民除害。他的侠肝义胆赢得了世人赞誉,以至于出现了大量以吕洞宾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著有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到了明代,此类杂剧更多,比如,《吕洞宾三度城南柳》(谷子敬)、《吕洞宾花月神仙会》(朱有燉)、《吕洞宾桃柳升仙梦》(贾仲明)、《吕纯阳点化度黄龙》(无名氏)等,不一而足。可见,在民间故事和文艺作品中,吕洞宾虽是神仙,却有俗世情怀,在民间人缘儿很好。
那么,帮助吕洞宾成仙的云房先生是谁呢?《列仙全传》说,钟离权,复姓钟离,名权,字寂道,号云房先生,别名汉钟离、正阳祖师,东汉咸阳人。原来他就是道教八仙中那个头梳髽髻、髯长过腹、手执扇子、袒胸露乳、一派豪侠气象的汉钟离。吕洞宾与汉钟离,一在唐朝一在汉,根本不是一个朝代的人,怎么能相遇呢?或许人成仙后,就有了穿越时空的本领,或者长生不老?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
唐代会昌年间,吕洞宾在长安的酒馆里遇见云房先生后,惊异于他的奇特相貌,主动搭讪。云房先生说:“你何不作一首诗,表达你的志向呢?”于是,吕洞宾提笔写下一首七言绝句。大意是,他不愿在世上争名夺利,只想得道成仙。云房先生看后很高兴,便向吕洞宾传授点金术,让他用这一法术济世救人,以尽快求得功德圆满。然后,他把吕洞宾带到了终南山鹤岭。在那里,吕洞宾专心致志,苦修十年,终于得道。从此,他行走江湖,除恶扬善。
世上的善恶,有时很难分辨,就连吕洞宾有时也上当。《八仙得道传》里说,二郎神的哮天犬私自下凡祸害人间,吕洞宾受命拿法宝“布画”去收降。哮天犬被收入“布画”后,吕洞宾担心它被化为灰烬,心生怜悯,擅自将哮天犬放了出来。结果,他被不知好歹的哮天犬趁机咬了一口。“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民间传说便由此而来。这个传说酷似《伊索寓言》里农夫和蛇的故事,而吕洞宾就像是那个被毒蛇咬伤致死的农夫。慈悲心肠一旦被假象所迷惑,悲剧便不可避免。明辨善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对人,还是对神仙,无不如此。
事实上,神仙都是人创造的。人之所以创造神仙,是为了寄托某种愿景。而被人推崇的神仙,大抵具备三种素质,一是品行端正,二是本领非凡,三是豁达有趣。这三种素质,在吕洞宾身上都有很好的体现。

苴却砚《八仙过海》局部。“八仙过海”是春节期间年画、闹社火、戏剧等经常选用的题材。新华社
提议过海“各显神通”
有个谚语,叫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所谓八仙,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至于八仙的组成,说法不一。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明代杂剧作家朱有燉所著《八仙庆寿》中,以张果老(张果)、汉钟离(钟离权)、曹国舅(曹景休)、蓝采和(许坚)、铁拐李(李玄)、韩湘子、徐神翁、吕洞宾(吕岩)为八仙。而明代吴元泰所著《东游记》中,徐神翁换成了何仙姑(何琼)。后世流传的八仙,便是《东游记》中的这个组合。
八仙与道教的其他神仙不同,他们均来自人间,有着多姿多彩的故事。得道成仙之后,他们也不像其他神仙那样庄严神圣,鲜明有趣的个性使他们显得富有人情味,因而深受民众喜爱。八仙的出身各不相同,有将军和皇亲国戚,也有道士和乞丐。他们并非生而为仙,都是后来修炼成的。因为修炼得不彻底,依然有着普通人的个性特点。譬如,汉钟离不修边幅、吕洞宾个性轻佻、铁拐李酗酒成性等。这些特点刚好使他们散发出一种人间烟火气息,从而缩短了与芸芸众生的距离。所以,一般道教宫观都供奉八仙,他们还经常出现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中。民间酬神时,《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八仙戏往往不可或缺。
相传,八仙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八仙过海,便发生在蟠桃盛会的归途中。按理说,神仙过海小事一桩,因为他们都有腾云驾雾的本领。但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吕洞宾提议,谁也不要乘云而过,大家各自往大海里抛一法物,然后乘法物渡海。于是,铁拐李将手杖抛入大海,站在那根手杖上,乘风破浪而去;韩湘子以花篮渡海;吕洞宾以箫管渡海;蓝采和以拍板渡海;张果老、曹国舅、汉钟离、何仙姑分别以纸驴、玉板、鼓和竹罩渡海。
这个故事出自明代吴元泰创作的神话小说《东游记》,亦可见《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吕洞宾的一个提议,成就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千古佳话。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