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姑娘眼中的上海年味:一口点心、一只盘扣、一场音乐会
转自:上观新闻
不知不觉,亚美尼亚姑娘马星星来上海已十余年。春节前,作为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助理的她,风风火火奔忙在后台。在贴春联、吃年夜饭、逛灯会等传统习俗之外,听一场新春音乐会,也成为许多上海人欢度春节的新习俗。
上海交响乐团2023新春音乐会现场。上海交响乐团提供
2009年,16岁的马星星从遥远的亚美尼亚来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刚来的时候,妈妈和她乘出租车经过上海的大街小巷,马星星看着窗外,忽然跟妈妈说了一句话:这是我想留下的城市。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马星星成功申请了《留学生在沪工作证》001号,入职上海交响乐团。
马星星在上海交响音乐厅。被访者提供
十多年来,马星星见证了上海的飞速发展,在家门口的每一天都像是旅行。“这里有世界上最多的咖啡店,四通八达的地下铁,随处可见的便利店,还有随时会发生的新鲜事。”她的新年愿望,是打卡新的文化地标,解锁新的中国手艺,也用音乐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
吃中餐不够,还要听中国音乐
上海交响乐团有不少外籍乐手,但行政团队里,马星星是唯一的外国人。认识她的人无不惊叹她流利的普通话和时不时从嘴里蹦出来的上海话。有一回在上海交响乐团附近,她听到两个上海人的对话。问路的在找“岳阳路”,指路的在指“愚园路”,僵持不下,她一个“老外”忍不住上前纠正,才把问题解决。
马星星在上海交响音乐厅。被访者提供
除了懂中国话,马星星也热爱中国的音乐语言。在上海交响乐团的户外长廊,她用小提琴拉起一段《茉莉花》,身后是黑石公寓和冬日阳光下的梧桐。工作之余,她还和几位爵士音乐家组建了乐队,担任首席小提琴。她说:“我们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又是一样的,一样爱音乐、爱上海。”
今年上海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全是中国曲目。包括周天的《升华》、陈其钢的《悲喜同源》、李从军的《李白》和俞极的《丝路·颂》。创办7年来,新春音乐会舞台上出现笙、古筝、马头琴、竹笛、二胡、琵琶等多样的民族乐器,也演出过几十部由不同时代的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杰作,让观众在新春舞台上体味浓浓“年味”,也让马星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多元。“每年这一天,一定是聆听中国音乐的一天。我会告诉我的外国朋友,吃中餐还不够,了解中国文化,一定要听中国音乐。”
最浓的年味,就是“人情味”
筹备好“新春音乐会”,马星星一年的工作也告一段落了。距离上海交响乐团400米的淮海中路上的乔咖啡,开了好几年,时常路过,这回终于有时间去打卡。
乔咖啡隶属上海百年老字号乔家栅,马星星在这里遇到了点心师李蓓。李师傅在乔家栅工作了30年,今年新创了一款点心“好柿花生”,做成柿子和花生的形状,寓意“好事发生”。
马星星在乔家栅学做点心。吴桐摄影
马星星自己包过小笼包,成品“惨不忍睹”,这回学做中式点心前有点紧张。李师傅手把手教她:先压出薄皮,再放入花生味和绿豆芝士味馅料,搓成圆球,模具一压,兼具口味与颜值的小点心就成型了,经过10分钟烤制就能出炉。马星星越做越熟练,被李师傅夸奖也很开心。得知李师傅和她的同事们每人每天要做近百只点心,马星星自告奋勇:“以后您要是忙不过来就叫我来帮忙,我工作的地方离这儿很近。”
马星星和点心师傅们一起做的“好柿花生”。吴桐摄影
离开乔家栅,马星星又去往上海新晋热门文旅地标徐家汇书院。一进门就是层层叠叠的书籍和3D打印的“光启之门”,马星星徜徉其间。步入视野开阔的阳台,还可以眺望斜对面的徐家汇天主教堂。
徐家汇书院。吴桐摄影
从徐家汇书院眺望徐家汇大教堂。吴桐摄影
在徐家汇书院,她还认识了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盘扣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宋滔,也成了他的第一个外国徒弟。兔年来临,宋滔特别设计了一款小白兔盘扣,造型软萌,容易上手。不一会儿,马星星的胸前就多了一只别致的小兔子盘扣,陪她蹦蹦跳跳走进兔年。
马星星学做盘扣。吴桐摄影
马星星最开心的是,不仅学习了新的中国手艺,还认识了新的中国朋友。在她看来,最浓的年味就是“人情味”。
盘扣制作。吴桐摄影
留在上海,发出“星星”的光亮
来上海后,马星星的春节假期,有时在上海过,有时在亚美尼亚过。一个人在上海过节,难免会想家,好在有许多家人一般的朋友陪伴她,包饺子,打卡不同餐厅,看丰富多彩的演出。回亚美尼亚,也很有春节氛围。她会下厨做宫保鸡丁,跟周围的人分享中国传统习俗。而且,中国新春音乐会的风潮如今已席卷全球,春节在亚美尼亚,也能听一场中国风格的音乐会。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亚美尼亚过年,我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马星星说,“对我来说,两个地方都是我的家,我最怕的就是有一天中国队跟亚美尼亚队踢足球,我一定会左右为难,不知道该为谁加油,只能左脸画中国国旗,右脸画亚美尼亚国旗。”
马星星还有一个新年愿望,随着演艺行业的复苏,她希望能在新的一年和上海交响乐团的同事们一起,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优质的现场音乐会。
在上海,年轻的古典乐迷群体和一票难求的音乐会让她看到行业的希望和职业的前景,也让她决心继续留在这座城市,发出一颗“星星”的光亮。“作为一个外国人,身处其中,我希望能架起一座小小的桥,吸引更多外国音乐家来到中国,了解中国,也推动中国音乐更好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