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瑞典“环保少女”在德国被捕,演的是出什么戏?|京酿馆

新京报

关注

颇是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瑞典“环保少女”,突然又有了新消息——近日,20岁的格蕾塔·通贝里因参加激进环保示威活动,两次在德国被警方拘留却随后被释放,成为了国际热点新闻。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新闻周刊》等外媒1月18日报道,由于通贝里被德国警方带走过程中,一些摄影师在她周围拍照,她微笑着看着镜头,警方则站在旁边等候她,因而引来“假逮捕”“做戏”的群嘲。

对此,德国警方在接受BBC采访时否认他们是“格蕾塔·通贝里的临时演员”,当地内政部发言人还称“整个情况都被那些有政治动机的人利用了”。但这一事件还是将德国在能源困境下对于环保的矛盾心态表露无遗。

激进环保派在褐煤矿区喧宾夺主

此次事发地,位于德国西北部一座空无一人的褐煤矿井附近。褐煤是德国唯一可自给自足的矿石性能源,但在长达数十年“环保风暴”侵袭下可谓节节败退。

默克尔执政末期,为迎合环保派要求,宣布“2024年煤电发电量减少16%,2038年淘汰煤电,2050年淘汰核能”的“绿色行动计划”。

现任多党联合的朔尔茨政府,环保主义政党——绿党位列第二大执政党,一度将“绿色行动计划”再度加码,提出“2022年全部淘汰核能,2026年禁止在新建住宅中使用任何燃油类供暖系统,2030年全部淘汰煤电”。

这是一个连“一般环保主义者”都觉得过激的新目标。然而,俄乌军事冲突的爆发,让许多“一般环保主义者”变得“清醒”了许多。

原本倚重的俄罗斯能源,突然成了必须“脱钩”的对象,包括绿党在内的朔尔茨政府无奈“回滚”至“绿色行动计划1.0版本”,并相对低调地允许原拟报废的两座褐煤发电站继续运营。褐煤产能也因此被允许扩大至2030年。

这对激进环保分子而言,自然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早在一年多前,号称“二百好汉”的德国激进环保主义者,就已经在褐煤矿区安营扎寨做“钉子户”,这也让该矿区成为了“环保打卡地”。

而随着褐煤开采扩能临近和采矿机械源源进场,上周末,激进环保派在全德范围内动员人们上街抗议,褐煤矿区也有大量人员聚集。当警方闻讯赶来驱散时,被传为“假逮捕”的一幕好戏就此上演。

耐人寻味的是,不论“钉子户”或当天云集的示威者,据说都没有几个矿区“原住民”——他们在获得拆迁补偿后,早几年就已经如数乔迁,激进环保派可谓喧宾夺主,不拿自己当外人。

通贝里亮相“环保打卡地”不奇怪

据矿区现场目击者和警方称,当时一群激进环保主义者在发表完演说后作势欲跳入矿井,闻讯赶到的警察将他们逮捕并带上警车。但当晚这些人全被无指控释放,警方称仅仅登记了这些人的身份信息就放了人,“这根本不是逮捕”。

著名的“环保少女”通贝里,也在这些被一度逮捕者之列,但她和她同伴的说法却大相径庭:当晚她在其推特账号上高呼“保护气候不是犯罪”,声称自己被警方现场“毒打并拘留”。

年仅20岁的通贝里,早在15岁时就因“罢课闹环保”蜚声全球,更多次在重大国际场合横眉怒目、语出惊人,2019年巅峰时,登高一呼,竟能在一日间号召全球逾150万未成年中小学生响应其环保示威号召,更赢得过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通贝里虽因屡屡“翘课”至今9年级(初三)都没念完,但出身职业演员世家加上背后有若干经验丰富团队策划,让她在操作这类“环保行为艺术”时,得心应手、如鱼在水。

德国这片褐煤矿区,经过一年多预热,也早已成为欧洲乃至全球激进环保主义者的“网红打卡地”。此次“大行动”,又适逢达沃斯论坛召开期间,早已是“大牌外援”的通贝里亮相不奇怪,缺席才会是怪事。

然而,这次通贝里似乎有点儿“用力过猛”。质疑“假逮捕”“做戏”的网络无头帖,大有后来居上、占据舆论制高点的声势。

这些无头帖试图用视频和照片证明,警方和通贝里等人上演了一出心照不宣的“假逮捕”大戏,故意营造一场“环保少女为拯救地球不惜冒险抗暴”的活报剧。结果是,通贝里仅一条视频就赚了几百万流量,而警方也收获了“实质性驱离”的“里子”,皆大欢喜。

为此,当地时间1月19日,警方不得不匆匆发布声明解释称,让“警车”在镜头前驻足许久“完全是后勤方面的原因”,至于允许拍照,则是“警方必须允许报道,并确保对媒体工作者的保护”。

然而,这似乎为时已晚,许多人表示“整个情况都被那些有政治动机者所利用”,“真正的原因完全是现实和世俗的”。

欧洲“环保”的矛盾心态更值得关注

事实上,自2019年巅峰期后,“环保少女”通贝里在“打卡”积极性方面,较之前明显更为勤勉,但号召力却无可避免地“断崖式下降”。

比如,人们开始对通贝里话语中充斥的“浅薄无知”议论纷纷,并更多挑剔她“全素食”“帆船旅行”之类“行为秀”中自相矛盾之处。

许多观察家指出,随着新冠疫情大流行、世界经济形势吃紧和全球能源危机加剧,包括“一般环保主义者”在内,越来越多人趋于认同“理性务实环保”的理念。

也因此,即便是“一般环保主义者”也开始对“不顾一切只为减排”、尤其对持不同意见者采取“非我即敌”过激言行,和露骨采用“环保打卡”式行为艺术“自我促销”等激进做法越来越反感。

尽管这些“温和派”声音,远不如激进环保派的声量大,却已经日渐形成了一股“无声的力量”,“对冲”着激进环保派的声势和影响。

在此背景下,激进环保派选择的对策,却是让自己变得更加激进。此前,在欧美各博物馆、美术馆一再上演的、针对珍贵艺术品的破坏行动,就是最突出的例证。

相较之下,通贝里等人在德国废弃矿区的“网红式打卡”和“加逮捕”嫌疑的“碰瓷”,则已是早就尝试过多次的“规定套路”——只是,这一次似乎是“演砸了”。

当然,除去当前的社会氛围和人心微妙变化外,“环保少女”通贝里这个曾经的“网红女主角”本身也在变。

如果说,一个15岁少女不论说些、做些出格的言行,都可用“童言无忌”来辩护,以突出其“镜头效应”,那么,如今已是20岁成年人的她,继续这种顽童般的“网红行为秀”,效果大为失色,恐怕也是必然的。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其“不再少女”却“依旧童言”,通贝里的“吸粉能力”和“代言效应”还会继续“断崖式下跌”。

因此,这出“闹剧”里,更值得关注的倒是,在俄乌军事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之下,德国甚至整个欧洲当前对于“环保”的矛盾心态。

撰稿 /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 / 何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