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尬不吹,谈谈剧版《三体》
近期《三体》浓度着实太高,前脚动画开播,后脚电视剧上星。
作为一个从《科幻世界》连载开始追《三体》小说的老粉,本来想在动画开播时大写特写,以全十几年难凉的情怀。但是吧,动画真的伤,太伤了,伤得我一个宽容到连《基地》剧版都打五星的科幻迷,含泪差评《三体》动画。
伤到的不止我一个,看看前一阵互联网热评,感觉全中国的三体粉都委屈得想抓住艺画开天的衣领子“马景涛咆哮”:“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和宝宝(《三体》)?!”这种集体情绪,就给电视剧《三体》的播出留足了操作空间,因为对影视剧改编的预期已经被拉得足够低了,你电视剧只要比动画好那么一点点,大家都会欢天喜地原地放炮过年。
截至1月18日11时,动画片《三体》的豆瓣评分已跌至4.5且仍有下行趋势。电视剧《三体》暂未在豆瓣开分。
因此,本文对电视剧《三体》的评价,就尽量建立在撇开这种集体情绪的基础上,不会说什么“比起动画版已经很好了”“至少没魔改”“隔壁艺画开天更不行”这样比烂的话,咱们就比较客观地,从剧本、表演、美术、特效、导演几个方面,来聊聊电视剧本身的质量。
剧本上,目前听到最多的话是“还原原著”。确实,《三体》以红岸基地叶文洁发信作为引子开篇,再以汪淼视角,切入杨冬和众多物理学家自杀案,并引入科学边界概念、汪淼倒计时事件,整个开局的剧本结构是比较规整合理的。
悬疑死亡、“邪教”危机、超自然奇观,高概念强情节能拉住非原著粉群体的好奇心,粉丝群体也比较认可。但上述剧情,连带上主要人物出场,说句实话,要按合理的戏剧节奏来,两集顶多了,万万没想到能给做到五集才全宇宙闪烁。
就汪淼看到倒计时开始,一系列啰啰嗦嗦的验证、再验证真的大可不必,点到为止也就够了,一个在白板上写数字的场景能翻来覆去让剪辑叠画来叠画去给拖出两个MV的长度,你不得不怀疑剧方在水时长。
因此,再一看集数30集,我人都有点慌了。但是咱作为一个真的很宽容的老好人,也替剧方找好了理由:毕竟要回收成本,集数不能太少,节奏不能太快,理解,真的理解。
但关于“还原原著”这四个字,还是希望观众和从业者都思考一下,还原原著跟一群演员按照原著内容背台词是不是一回事?《流浪地球》几乎只用了刘慈欣原小说的大设定,但有人会用“没还原原著”来苛求这部电影吗?
既然说到背台词,那咱们就来到了表演部分。还是先聊优点:都是好演员,没有什么演技拉垮的。比如于和伟,虽然本人形象和原著距离颇远,却以演技靠近了大史。张鲁一则以其一贯的书卷气让他比较靠近汪淼。
但对于《三体》这样的剧集来说,对演员的挑战不在于表演技术本身,在于他们对科幻影视剧表演的经验缺乏:是该用更生活化的现实主义式表演方法来拉近观众和科幻故事的距离,还是该用表演拉开观众与剧中科幻世界的距离?这个近和远需要导演来统一。
另外一个表演难点是,大段来自原著的物理学和科学设想相关台词。如果演员对这部分台词本身理解不足,很容易演得生涩,说得勉强,那就让人无法相信其科学家的身份。对,我说的就是王传君。王传君是好演员,多部文艺电影已经证明了。但王传君身上这股“文艺味儿”,恰恰在丁仪这个角色身上是不合适的。丁仪自然有他的不羁,但科学家的不羁和文艺青年的不羁怕还是有区别的。
最近王传君被质疑表演,《三体》制片人白一骢微博发声“挽尊”,表示:丁仪失去未婚妻加信仰崩塌,任何人在这种时候都不会太正常。
我觉得这个挽尊挽得不太漂亮,我个人认为问题出在:表现悲痛和绝望有很多方式,但王传君没有进行更深的挖掘,而是选了对他这个艺术青年最熟悉和舒适的表演,没有更多去思考人物本身——科学家的理性底色和数十年的科学教育,会让他如何面对巨大的情绪危机和信仰危机?
当王传君在他闪烁着王家卫电影式光影的房子里说这是给杨冬买的婚房时,我想这婚房也太赛博朋克了吧;当王传君一面文艺忧郁道杨冬太飘忽抓不住(台词大意)时,我心说:“哥你可照照镜子吧,你和何杜娟(杨冬饰演者)到底谁飘忽啊?”
王传君怎么看怎么不像科学家,他像个行为艺术家,当观众都不信这个角色能解二元二次方程时,你就不可能信他是个科学家。
问题也不全在王传君,还是回到前面那句话,科幻影视剧表演经验的缺乏。这种缺乏,导致演员很难找到和作品整体风格相吻合的表演方式,导致一众演员的表演体系难以统一在一种对作品的认知之下,那这时,演员的表演很容易出问题,《三体》里面,问题在于一种硬凹演员理解中的“科幻感”带来的刻意感。
这是《三体》还是《银翼杀手》?
再聊聊美术,我认为美术部分是该剧最大的问题。还是该夸的先夸:《三体》的特效部分完全不拉,甚至视觉和概念设计上见功底,比如提到射手和农场主假说时,对两个寓言故事的视觉呈现,可圈可点(甚至比起实拍部分审美有点过于优越了)。
实拍部分的置景,囿于对“科幻感”三个字的理解,能感觉到剧方在往所谓科幻感的营造使劲,以至于某些场景看上去,已经快要把叙事背景中的2007,一头扎进2077。但有些场景,又比较简陋粗糙,有很强的“棚内搭景”感(还是没搭明白的那种);有些场景,选景上也比较微妙,比如科学边界的中式豪宅,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地儿搞微商大会比搞科学边界合适。
还有个调色问题,《三体》明显视觉上的主色调采用了冷色暗调,但说真的,呈现得不够好。跟影视行业的一位摄影师朋友还聊了聊这个问题,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指出,冷色调确实是比较难做的,前期拍摄阶段就需要服化道和灯光等各个部门的配合,给后期调色留足空间。国内影视剧,尤其电视剧团队,大多数比较擅长的是暖色明调。
那么前期服化道灯光配合不足、后期调不好的冷色暗调会出现什么问题?一是人物肤色不对,二是暗部细节丢失,三是折磨观众已经被海外佳作培养起来的审美。真不是我苛刻,上图对比。
先来和国外科幻题材比较一下,以电视剧《基地》为例。
我专门找了类似景别、类似场景、类似衣物色系的截图,哪个肤色是对的?哪个人物的面部细节甚至衣物材质细节是保留住的?哪个是人物和背景直接糊在一起没有区分和纵深的?
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拿国产剧和海外有着科幻影视创作传统、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剧集比,有点降维打击了,那没办法,毕竟我都看到水军在吹《三体》是要做“文化输出”的剧了,既然如此,不和世界之林的科幻作品比,这个牛就充气不足,飞不上天。而且和剧版《基地》比够温柔了,《基地》被喷成什么样,科幻迷心里都有数。
当然,前面说了,我还是个宽容的老好人,所以我继续为剧方解释:预算不够,经验不足,各部门制作的前中后期配合不丝滑,是国产剧常见问题,而且什么色调嘛,见仁见智的小问题。关键是这些小问题体现出其背后的问题:美术方面出现的割裂感和不统一感。说白了,各部门都在使劲,但没统一在一个一以贯之的有效、合理的美术风格之下。
从表演到美术风格的不统一,导演当然要负责。杨磊做过《红色》《九州天空城》《逆袭之星途璀璨》,评分波动极大,但说实话,《红色》的成功更多是剧本层面的,那么另外两部在美术风格上有多“喧嚣”,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当然,我还是要宽容地说,对于全无科幻题材创作经验的杨磊来说,一上来就做《三体》这样的项目,能有现在的呈现,明显是用了心的,尽了力的,所以无法苛责更多。
最终追究问题的根源,还是只能回到工业上来。一言以蔽之,《三体》出现的所有问题,一类是国产剧创作的常见问题,一类是国产剧缺乏科幻类型经验导致的新问题。前者就不赘述了,单说后者,也是《流浪地球》之后,年年说科幻崛起,年年没看到崛起了啥的原因之一。
科幻这个类型,本身就是影视工业体系的试金石,因为这不单单是一个在拍摄、视效、服化道具、表演方式、美术风格等方面对影视技术和创作审美要求极高的门类,也是一个对各创作部门整体性、效率、沟通流畅度要求极高的门类。
《流浪地球》当年的成功,更像是一次意外,那种编导演服化道各方面的配合程度和最终呈现,看上去是一种工业体系成熟的产物,但其实是一次天时地利人和的幸运,你不能指望靠郭帆一个团队之力,将中国科幻影视拉到世界高度。
实际上,先别忙着期待剧版《三体》文化输出,还是冷静下来看看科幻在中国的处境:IP上,除了《三体》,还有几部影响够广、卖得动的科幻小说?除了刘慈欣,不说年轻一代科幻作家,只说韩松、王晋康、何夕这几位扛把子的IP现下影视改编的情况如何?影视上,除了《流浪地球》系列之外,有几部别的“出圈”作品?上游好的科幻文本产出尚少尚难破圈,全社会科幻阅读氛围尚未形成,下游影视制作更是缺经验少技术少投资,《三体》之后,中国科幻道阻且长。但作为科幻迷,我还是愿意相信热爱与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