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石景山区2023年42件民生实事出炉
石景山区2023年重要民生实事涉及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生态环境、住房保障等方面……每件事都与您息息相关!
42件重要民生实事有哪些?一起来看。
优化基本公共服务
●接收3所配套幼儿园,新增720个学位,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
●启动北京市十一学校石景山学校、金顶街小学招生,完成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址)二次结构施工,增加基础教育学位供给。
●完成五里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建设和苹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下结构施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
●新增1家医院开展“信用就医”服务,实现“一次就诊一次缴费”,减少患者重复排队缴费时间。
●为900余户困难残疾人提供不少于10800次的家政保洁、生活照料、日常护理等居家服务,减轻困难残疾人家庭生活负担。
●完成北辛安社区养老及助残服务中心、衙门口养老服务中心工程建设,新增3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就近提供养老助残服务。
●新增200张家庭照护床位,为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服务。
●发展老年餐桌,依托养老服务机构,整合社会餐饮等资源,落实5元就餐补贴和3元运营补贴,提升养老助餐服务水平,努力解决老年人用餐不便等问题。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新增300套公共租赁住房,建成420套共有产权住房,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
●在北辛安地区安置黄庄村棚改居民不少于200户,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解决2000套历史遗留住宅项目办证难问题,破解群众因无房产证造成的落户难、子女入学难、房产买卖难等难题。
●完成1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老楼加装电梯开工40部,解决老年人和行动不便人员上楼难问题。
●完成金汉丽苑小区约200户居民房屋和现代嘉园小区11栋楼房渗漏整治,妥善解决回迁安置房小区房屋漏雨问题。
提高生活便利性
●加强社区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打造5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多样化、全覆盖的生活服务体系。
●利用集体土地建设便民服务综合体,完成五里坨便民服务中心地下结构施工,增加西部地区配套服务设施。
●建成石景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和档案馆,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平台。
方便市民出行
●完成地铁1号线福寿岭车站改造,建成M11线北辛安站A2、A3出入口,方便居民出行。
●完成福寿岭公交场站、刘娘府公交场站主体结构施工,完善公共交通服务配套。
●在首钢东南区建成5条次干路、9条支路,在五里坨地区开工建设2条支路,进一步织密城市交通路网。
●开工建设金安桥人行过街天桥,优化地铁、公交接驳换乘,解决高峰时段人流、车流交叉拥堵问题。
●利用人防空间新增500个停车位,完成M11线模式口站一体化地下停车库主体结构和调色板花园地下停车库基坑支护施工,增加停车资源供给;加强麻峪村停车综合治理,规范停车区域,引入管理公司,解决停车难、停车乱问题。
●汛期前投用金安桥雨水泵站,治理金安桥区域积水问题。
●实施3项道路疏堵工程,通过平交路口优化、瓶颈路段拓宽等方式,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
营造宜居环境
●完成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东北部和京门铁路石景山沿线环境整治提升,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城市风貌,提升重点区域功能品质。
东北部环境整治提升
●全面建成衙门口城市森林公园,新增绿地面积9.53公顷,持续扩大城市绿色空间。
●实施老旧供水管网消隐改造,改造管线长度约8公里,解决水黄、爆管等问题,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完成人民渠西延综合治理,提高河段防洪排涝能力,打造蓝绿交织的滨水空间。
●实施12项便民工程,集中解决一批居民房前屋后的烦心事。
丰富文体生活
●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1500场次,每周开放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不少于70小时。
●复合利用永引桥桥下空间,增设体育健身场地、儿童活动设施,因地制宜打造充满活力的公共休闲空间。
公共空间改造提升
●建成西山绿道慢行线路约10公里,串联沿途绿色及景观节点,满足居民登山远足、户外踏青需求。
●开放石景山区规划展览馆,打造高品质的城市会客厅。
●开展“金秋体育盛会”“冰雪嘉年华”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利用首钢滑雪大跳台搭建“冰雪汇”体育活动场地。
●创建1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新建、更换200件健身设施,完善全民健身一刻钟服务圈。
保障公共安全
●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至少1000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80件以上。
●加强药品、食品安全监测,确保全年药品抽验合格率达到99%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
●加强社会面火灾防控,对重点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和一线重点人群开展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4.3万人以上,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八角地区投用1座小型消防站,增强区域火灾、事故、抢险应急救援能力。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为约2300名重度失能人员提供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保障,缓解重度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压力。
●为基本医保相关困难群体7000余人购买北京普惠健康保,有效衔接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减轻该人群医疗费用负担。
●实施新业态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鼓励登记失业人员多渠道灵活就业;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保障试点平台网约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开展“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促进25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组织开展应届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会15场以上,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