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百姓更爱存钱,存款增加创历史新高的背后说明了什么?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是个什么概念?
在2019年至2021年间,我国居民部门年增存款均在10万亿元左右。再往前则普遍低于5万亿元。其中,2021年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这意味着2022年一年居民部门多存了近8万亿元。在业内,通常把显著高于往年平常储蓄之外的储蓄,称之为“超额储蓄”。
那么,2022年这个高达近8万亿元的超额储蓄从何而来?
一直以来,“中国老百姓爱存钱”的习惯,成就了中国较高的储蓄率,但2022年超额储蓄的形成,显然不只是老百姓爱存钱这一个原因。综合来看,它是预防性储蓄、理财收益走低、消费不振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场景缺失、失业等不确定性增加等,带来了预防性储蓄的增加;受股市投资、理财收益下降等影响,居民出于收益风险和资金安全考虑,更愿意将资金存放在银行保本;此外,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居民购房意愿明显下降,也大多选择了持币观望。特别是去年3月份以来,疫情持续蔓延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居民收入增长受限,消费动力不足,进一步推高了居民储蓄存款。
储蓄变多,是利还是弊?
居民存款的持续增加,一方面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居民部门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居民对于未来预期的转弱,特别是居民存款的过多增加,也抑制了消费增长。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组合拳,扭转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将是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超额储蓄”会在2023年转化为令各方期待的“超额消费”吗?
在2023年,如何合理释放居民部门的超额储蓄将成为一项挑战。天风证券宏观首席研究员宋雪涛认为,收入修复是2023年消费修复的前置条件,收入预期和收入来源都会影响消费修复。除非直接发钱,否则只有等到居民收入预期好转时,超额储蓄才有可能转化为超额消费。
要使超额储蓄进行消费和投资,以购房为例,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突破:一是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如果未来可能面对失业和收入下降,则会让居民对住房消费望而却步。一是房产这一风险资产的价格是否重估到位。目前部分城市或地区房价相对居民收入而言,依然较高,这注定购房是高风险投资,在避险需求主导的市场下,要推动恐非易事。
超额储蓄会否挤进股市?
从以往的趋势看,超额储蓄也会回流资本市场,但更多的还是以银行理财以及基金为主,直接进入股市的或是极小部分。2023年开年以来,大额存单市场热度上升,不少银行甚至出现需要“拼手速”才能抢到大额存单的情况。某银行理财经理称,近期银行大额存单比较火爆,一天6亿元额度上架,20分钟售罄。据专家分析,2022年以来债市和股市震荡调整,理财净值化转型后也出现了“破净”问题,居民风险偏好降低,资产保值的诉求加大。
不过,较高的居民存款为今年权益市场可能的增量资金埋下种子。如果市场走好,调动起投资者的情绪,居民投资的风险偏好将有所提升。
直播课预告
站在高处、瞭望全球,理解2023财富机会
1月13日(本周五)中午12点,“一财知道”平台将继续开启精彩的直播课,第一财经广播主持人严丹、资深市场人士李光一先生;中正达广基金总经理黄欣先生;高端财富管理架构师徐枫女士将带来主题为《站在高处、瞭望全球,理解2023财富机会》的直播课分享。豪华阵容为您梳理2023年财富机会和脉络,直播中还会有国潮零食大抽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