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是否要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重建尖塔?巴黎圣母院的建筑艺术

新京报

关注

《读懂教堂:从建筑到艺术》,周至禹 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版。

《巴黎圣母院》令巴黎圣母院为世人皆知

瞻仰巴黎圣母院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在1999年冬天的圣诞节期间。那时正值圣母院维修,正面搭起了脚手架,遮掩了巍然壮观的面容,只留下内部的总体印象。19世纪法国诗人作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令巴黎圣母院为世人皆知。根据小说拍摄的电影《巴黎圣母院》在脑海里徘徊不去。我记得曾经一个时期,CNN的新闻片头,从左岸拍摄晚间的圣母院与塞纳河,圣母院被灯光映照得辉煌壮丽,宛若烈火里涅槃的凤凰。

动画片《钟楼怪人》剧照。

好的建筑是有精神的建筑,也是有文化的建筑。因而也就成为历史的、时代的标志。在第一次参观之后,我有了以上的感想。宗教的结晶又用艺术的形式来升华,二者成为互补的关系,因此具有独特的美学意味,这是我看巴黎圣母院进一步的体会。

圣母院坐落在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圣母院建筑总高度超过130米,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座完全哥特式的教堂,历史久长,最早可以追溯到1163年,由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在路易七世统治期间,于1345年建成,前后历时180多年。它承载着法国历史上最重要时刻的历史记忆:1431年,英格兰的亨利六世在大教堂内被加冕,拿破仑·波拿巴于1804年在大教堂内被加冕为法国皇帝……从10世纪开始这里一直是法国的宗教中心,2013年圣母院庆祝兴建850周年。

圣母院底层有3座并排的拱券形门洞,分别是玛利亚门、末日审判门和圣安娜门。这三个尖形的内凹门洞,饰带一层层递进缩小,上面雕满了瘦长的雕像,成纹饰样排列。左边是圣母玛利亚事迹,右侧是圣母之母圣安娜事迹,中间是密密麻麻的《最后的审判》雕刻。

巴黎圣母院的3扇大门也是三卷华丽的篇章,它们并不只是装饰,每扇门上密密麻麻的雕塑,都刻满了圣经故事。拱门的上面是一排28个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雕像。第二层两边是尖拱双石窗,中部是直径10米的圆形玫瑰花窗,中间供奉着圣母圣婴像,两边立着天使,两侧是亚当和夏娃的雕像。第三层是一排细长雕花拱形柱廊,再上面是两座塔楼,总高69米。屋顶正中106米的尖塔高耸挺拔,塔顶十字架直插蓝天,据说耶稣受刑所用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在十字架下面的球内封存。整个建筑是典型的“哥特式”,正外立面汇集拱券、壁柱、圆窗、雕像、饰带等不同时期与造型的元素,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美妙和谐,分明是雄伟庄严的样子。

圣母院外立面上的雕刻也是风趣盎然,栩栩如生。

圣母院让宗教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巴黎圣母院具有地理上的优势,居住区的邻近、街道系统的易达性使得教堂本身、教堂前广场和城市形成紧密的关系,从而让宗教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广场成为市民游戏、约会、交易和歌舞的公共场所。门洞入口的队伍在广场上蜿蜒百余米。广场很大,队伍移动得也比较快,从外面进入教堂,一下子感觉眼前一片漆黑,好像失明了一样,静立片刻,慢慢地从黑暗里显现出空间来。遥不可及的穹顶是如此之高,几乎让人产生失望的心情。

好的建筑是有精神的建筑,也是有文化的建筑。因而也就成为历史的、时代的标志。

只有巨大的玫瑰窗引人注目,真的是太绚丽了,给圣殿涂上了幻彩。在黑暗里,并不是玫瑰窗提供了光线,而是分外地显示出色彩的斑斓,也许暗示了天堂世界的美好,让黑暗里的人感觉到渺小和卑微,也因此产生对天堂的向往之情吧。用彩色玻璃在窗子上镶嵌出易读的圣经故事,被称为“不识字人的《圣经》”。这些彩色玻璃窗将教堂内部渲染得五彩缤纷,宛如尘世幻想中上帝的居所,从而冲破了神学玄秘的迷雾。内部的灰色石头墙面相当朴素,不像罗马的教堂,用很多的彩色大理石装饰,或者挂满了油画。肋拱的线条也不张扬,有些纤细,自然消融在阔大的空间里面。

教堂内没有太多的宗教艺术作品可供欣赏,只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雕塑。倒是共有6000根音管的大管风琴引人注目,在黑暗里闪着金属的光泽,这就是巴黎圣母院拥有的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在重大的典礼时奏响管风琴,想必音色是浑厚响亮的吧。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的时候,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举行的时候,人们都会被这管风琴乐感动吧。

巴黎圣母院玫瑰窗。

圣母院平面呈东西向长十字布局,是拉丁十字式的哥特主教堂形制,东端是圣坛,后面是半圆后殿,象征基督的头部;前面的横向空间象征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两臂,一般是管风琴和唱诗班的位置,也是教士们进行宗教仪式和讲经布道的场所,南北两个耳堂。中部以下设正厅,象征基督的身躯和腿部,是教徒聚集进行礼拜的场所。祭坛前的正中是圣母哀圣子像。耶稣基督横卧在圣母膝上,身子略略地向外倾斜着,圣母的双手无奈地向世人张开着,自有无限的悲痛和质疑。是的,我体会到这种动作的含义,仿佛圣母在向着世人说:“你看,我的儿子为你们而死了。”

内部的灰色石头墙面相当朴素,不像罗马的教堂,用很多的彩色大理石装饰,或者挂满了油画。肋拱的线条也不张扬,有些纤细,自然消融在阔大的空间里面。

历史上教堂遭受过重重灾难

了解圣母院的历史就会知道,教堂也遭受过重重灾难,18世纪的反基督教自由思想时期,打着理想时代旗帜的民众攻击教堂,内部建筑、彩色玻璃、雕刻都受到破坏,法国大革命时期,破坏就更加严重,连主教都被送上了断头台。损伤部分的修复是一件旷日持久的工作,直到19世纪中期的1864年,圣母院才修缮完毕。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正式决定让这所教堂划归教会,并于1804年在此加冕称帝。大维特曾经画过这样的场面。一切都风吹云散,只有教堂作为见证,但是却永远保持沉默的态度。

法国大革命后,1802年拿破仑正式决定让这所教堂划归教会,1804年在此加冕称帝,大维特画过这样的场面。

圣母院内部结构十分精巧,陈设布置则相对简洁,丰盛的香火烛光不足以使气氛明快起来,反倒衬托出空间的浩大与黑暗。陪同的朋友点上了一根白蜡烛,插在了右边的蜡烛架上,点点燃烧的蜡烛里又多了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同伙,烛光摇摆着,仿佛是相互打招呼,哦,是一个新人。点点头,彼此有一个心照不宣,然后又静默下来,看着影影绰绰的游客身形在黑暗里晃动,等待着新的伙伴。人群走动引起了空气微微地颤动,扬起的微风让烛火们又摇起头来。

几个笃信宗教的游客,进入侧面小教堂的专门区域,坐下来低着头默默祈祷,浸入短暂的与现实相关又远离现世的冥想。我不信教。但是我也静默无语,像这黑暗里摇曳的蜡烛,思想的微风让我的灵魂摇动。黑暗让我忘记了肉体,看不到华丽的红男绿女,于是灵魂就脱离了肉体,开始了黑暗里无限的飞升。黑暗掩藏了一切卑微与杂乱,包括我的灵魂有些惊慌地浮游。从黑暗来到阳光下,眯着眼睛看这个亮亮的俗世。

正是繁华和热闹,一派收拢不住的喧嚣,塞纳河边是熙熙攘攘的画像摊子,其间穿梭的游客组成了巴黎圣母院边长久的人间景色。过桥到街对面的小花园,在阴凉下的座椅上休息。眼神穿过街上的树枝树叶织成的网,贴在巴黎圣母院上。知道看上去自己有些失神,因为心思已经遗落在巴黎圣母院里。法国作家贝尔纳-亨利·莱维说:“对于法国的许多人来说,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一座礼拜堂。它是法国文化、建筑和历史的象征。”梵蒂冈则称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乃至世界基督教的象征”。

从黑暗来到阳光下,眯着眼睛看这个亮亮的俗世。正是繁华和热闹,一派收拢不住的喧嚣,塞纳河边是熙熙攘攘的画像摊子,穿梭其间的游客,组成了巴黎圣母院边长久的人间景色。

但是,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整座建筑损毁严重。着火位置位于圣母院顶部塔楼,大火迅速将塔楼尖顶吞噬,尖顶拦腰折断一般倒下,主体建筑不断冒出白色烟雾,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最终整个教堂顶部的木质结构被摧毁,只留下石质的残垣断壁。圣母院火灾摧毁了哥特式教堂建筑中尘世信徒与神沟通的象征性通道,也摧毁了大教堂中最壮丽的世俗艺术遗迹,民众在圣米歇尔广场点燃蜡烛,哀悼摧毁严重的巴黎圣母院。数百人跪在地上祷告,有人在啜泣,有人眼含泪花。所幸的是,主体建筑得以保存,圣母院中的主要文物“耶稣荆棘冠”和“圣路易祭服”等没有受损。

各国领导向法国总统发去慰问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巴黎圣母院是全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对文化的珍视、对美的热爱是超越国界的。总统马克龙表示要在5年内重建巴黎圣母院。2019年8月6日巴黎圣母院屋顶线建筑设计竞赛主办方公布结果,中国建筑师的方案“巴黎心跳”赢得这场民间修复方案的冠军。2019年11月6日,中法双方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中国专家将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

是否需要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重建19世纪的尖塔?众说纷纭,首席建筑师菲利普·维伦纽夫选择还原巴黎圣母院本来的样貌。2020年6月1日,巴黎圣母院前广场重新开放。期待未来几年,巴黎圣母院能如浴火重生的凤凰,依旧让人心动不已。

本文选自《读懂教堂:从建筑到艺术》,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作者/周至禹

摘编/何安安

编辑/王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