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影医疗AI介入手术系统获批上市,产医协同创新为患者带来福音
转自:上观新闻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联影医疗获悉,公司研发的智慧仿生微创介入手术系统“uAngio 960”通过创新产品注册申请,昨天获批上市。这款设备融合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多模态融合等技术,填补了我国在高端智能微创介入手术系统领域的空白,是科技部“十三五”数字诊疗装备重点研发专项支持的成果。
智慧仿生微创介入手术系统“uAngio 960”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三类疾病,基于造影系统引导的微创介入治疗因损伤小、并发症少,已成为这三类疾病最主流的治疗手段之一。据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统计,未来5年内,我国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数量预计将达到300万人。
自国内医院开展介入治疗以来,95%左右的介入手术设备依赖进口,高端介入手术系统更是存在技术代差,难觅国产品牌身影。为了实现高端介入系统自主可控,2017年,联影医疗牵头,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共同承担了科技部“十三五”数字诊疗装备重点研发专项“新型低剂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成像系统(DSA)及临床应用技术”,一个产医携手填补国内高端微创介入领域空白的项目就此启动。
2020—2021年,三家医院的专家们参与了对设备关键指标、图像质量、人机交互及创新功能的评审和研讨,与研发团队一起打磨和优化设备性能。2021年,葛均波院士团队、颜志平教授团队和程英升教授团队在国产高端微创介入造影设备上分别完成了首例心血管介入、肿瘤介入、脑血管微创介入手术的临床验证。2022年,“uAngio 960”进入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申请通道,在年底获批上市。
葛均波院士(中)在做冠脉介入手术。
“uAngio 960的第一次透视是我踩的,也是我做了首例介入手术,操作很顺手,图像质量也很好。”葛均波院士说,“联影医疗推出这么好的介入设备,对年轻的介入医生来说是一种幸福。”
中国有着全球数量最多的微创介入患者,如何让医生在大通量患者治疗压力下,依旧保持专注、高效且安全?“我们希望打造图像精准、操作智能极简的技术平台。”联影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强表示,“如果以前医生1/3的时间在操控机器,我们希望把操控机器的时间降低到1/10甚至更低,帮助医生减轻负担,让他们更专注手术本身。我们也相信,介入手术治疗中操作的智能化、标准化,将进一步推动介入手术在我国的普及。”
张强在产品发布会上致辞。
据介绍,作为业内首款融合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多模态融合等技术的智慧仿生微创介入手术系统,“uAngio 960”搭载了智慧眼、智慧手、智慧脑三大仿生体,能够从患者躺上病床那刻起独立完成所有计算、规划和模拟,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剂量暴露。
这款设备将计算机视觉技术运用到微创介入治疗中,具备了“智慧眼”。当患者躺在操作台时,手术系统配置的三组摄像头能第一时间自动实时捕捉患者体型和姿态信息,并将数据以“孪生”形式同步模拟呈现在医生的操作界面上。医生无须反复操纵摇杆选择体位,只要在界面上一键点击患者部位,就可自动实现微导管的路径规划、运动避障、图像采集。操作步骤从9步缩减至2步,摆位时间从40秒缩减到10秒,在减轻医生负担的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它搭载了业界最先进的10轴仿生机械臂,其开口范围远超过常规产品的95.5厘米,实现100.5厘米的超大开口,以及360°的超广角覆盖,能够极大满足医生对胸腹、头颈部等临床观察角度,也能满足临床上对全胸全腹的高清洞察,避免因观察角度狭窄、穿刺空间局促等操作局限遗漏病灶。
“uAngio 960”还拥有智慧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深度集成,具备多款高级人工智能应用。例如颅内动脉瘤,由于其所处位置极为隐蔽,基于简单的2D/3D图像,医生难以做出精准手术规划和治疗方案。但在智慧脑的赋能下,系统可实现自动规划精准手术方案,辅助医生不仅能及时获取高清精准的临床图像,还能在迂曲复杂的颅内血管中,迅速找到通往随机生长动脉瘤的最佳路径。
栏目主编:黄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