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观《千古风流人物》有感

媒体滚动

关注

党建锋

假期在家观看了介绍我国古代著名诗人的电视专题片《千古风流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曹植、陶渊明、陆游、辛弃疾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大诗人、大词人,共同组成了流传千年、璨若星河的古典诗歌王国。

《千古风流人物》中,我被诗人们的悲剧多舛命运、细腻审美情怀、历史责任承担与自觉文化传承所深深打动。正所谓“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千古风流人物》中介绍的古代大诗人们普遍都命途多舛、失意落魄,甚至颠沛流离、潦倒一生,但他们并未因此沉沦委顿,而是一方面在儒家文化教导下,努力寻求经世致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机会;另一方面“不平则鸣”,在屡经挫辱的残酷现实打击面前,拿起手中的如椽大笔,饱蘸浓墨,把内心的块垒郁积通过诗词创作抒发出来,从而成就了一篇篇千古传唱的文化佳作。

被誉为“诗仙”的大诗人李白,一生都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定自信,渴望建立一番奇功伟业,但在不如意的现实面前只能寄情于山水美酒,发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以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千古慨叹,最终在穷愁潦倒中走向命运终点。

而与李白同时代、稍晚出生的杜甫,除了跟李白一样拥有经世致用的入世情怀和细腻敏感的诗人心灵之外,杜甫较之李白则更加体恤民情、更加关心底层百姓的苦痛哀愁。杜甫年轻时曾与李白偶然相遇并短暂共同游历,但最终两位大诗人因理念、性情不同而分道扬镳。杜甫曾写诗反思与李白的共游岁月,“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显然,更加贴近底层百姓生活的杜甫,无法像李白那样整日在游历山川、饮酒寻仙中安顿心灵,他更加务实接地气、心中更加悲悯百姓疾苦。

在唐朝开元盛世,杜甫曾写诗歌颂彼时盛况,“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而短短几十年后即爆发了安史之乱,面对烽火连天、国破家亡的悲惨时局,杜甫伤心地吟咏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并有感于底层百姓的悲惨际遇,创作出了《三吏三别》的千古名篇。

杜甫死后十几年,另一位大诗人元稹无意间发现了他的瑰丽诗篇,从此杜诗才广为人知、流传后世。

唐朝除了李白、杜甫,还有晚唐大诗人李商隐。他出身卑微,青年时机缘巧合受到当时著名宰相令狐楚的青睐,并由此得到宝贵的入仕机会。正当他准备一展所学、报效国家时,却无意间卷入彼时“牛李党争”的政治斗争旋涡之中,从此命不由己、年华虚度、无所作为,五十多岁即撒手人寰。李商隐晚年所作《乐游原》一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既写出了其一生郁郁不得志,也隐喻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可悲结局。

《千古风流人物》中除了大诗人,还有著名爱国大词人陆游、辛弃疾等。陆游、辛弃疾不仅是宋代豪放派词人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更是南宋时期著名的主战派,但在缺乏政治魄力、格局狭小的宋高宗看来,只要不威胁到他的政治权力,与金国苟安求和又有何妨呢?陆游一生都渴望“尚思为国戍轮台……铁马冰河入梦来。”即使临去世前还交代儿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辛弃疾空负一身文武才学,年轻时即勇闯金营、生擒金国汉奸宰相张安国,纵马千里亲自交给南宋朝廷处死。但就因为他是“南归之人”,即从金国敌占区归顺之人,于是一生遭受政治怀疑,不被重用,蹉跎终老,只能发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之喟叹。

在古代君主专制、封闭僵化封建体制下,有多少像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这样才华横溢、热血青年报国无门,只能自我安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一天天等待君命中虚度年华。他们只能把发自内心、报效国家的历史使命感与一腔难凉热血,化为一篇篇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动人诗篇。大诗人们虽然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其理想抱负,但却把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与歌颂真善美的文化诗意,通过诗词载体,口口相传、代代传唱,化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基因,融入一代代中国人的骨肉血脉与文化承继之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