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小网格”撬动基层社会“大治理”

媒体滚动
转自:大连日报
近年来,海韵社区把网格化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的突破口,用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推动服务、资源和力量向网格集聚,以城市党建“小网格”撬动基层社会“大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海韵社区按照人口密度、楼宇布局、服务半径和属性特点等,将全辖区划分为24个居民网格和1个专属网格,将党建、综治、卫健等各类网格统一为“一张网”,实现“多网合一”,把辖区内的小区、学校、商业街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海韵社区提出以服务带动综治工作,创新“党建+”多元特色服务载体,推出“1+6+N”的网格化服务模式,即由1名党员带领6名网格员及多名志愿者,建立网格“残疾人、空巢老人、外国人、及流动人口”四类服务台账,落实“一户一档”的管理制度,每天为辖区老人送温暖,每周六开展“爱心来敲门、我们的节日”活动。辖区内一位老人,每天都会到各垃圾点捡拾垃圾,网格员在周六开展“爱心来敲门”活动时,了解到老人是独居,女儿在外地打工,外孙女在外地上学,家庭生活较为困难。于是,网格员向社区反映了老人的情况,社区为老人送去爱心救助款500元,疫情期间,为老人送去口罩,帮助老人做好防疫工作。
为适应新时期社区发展特点,海韵社区还以“网格管理”为主轴,聚焦小区治理热点、难点,打造小区“网格大家庭”,着力在小区、楼栋、企业、商超四个维度上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治理能力。创新推出“三员进网格”服务模式,实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不同年龄段群体优势,将辖区1292名“三员”编入13个网格党支部和22个网格中,让党员在网格服务中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团员兼职家庭安全员、少先队员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监督员。疫情防控期间,共产党员发挥在网格先锋突击队作用,在辖区15个封闭小区提供专业对接、监管、送生活物资等多方位服务,共青团员在小区楼栋协助核酸扫码,红领巾们时刻提醒家人带好口罩保持距离不插队。
10月中旬,金普新区在例行区域性核酸检测中发现异常情况,随即启动紧急防控措施,开展流调和转运等工作,特别是4路及11路公交车沿线社区,暂时参照高风险区域进行管理。疫情就是命令。接到上级通知,海韵社区立即启动辖区内25个网格,通过微信群、社区通、管家服务群等网络途径,通知辖区居民并开展全区域摸排和流调。经过一下午努力,以最快速度锁定辖区内一密和二密人员,连夜完成转运和安排居家隔离等工作。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近年来,随着入住率的不断提高,为满足社区治理问题多样化的需求,海韵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围绕“党建工作联做、党建资源联享、文化活动联搞、精神文明联创、公益事业联办、疑难问题联解”的“六联”目标,组建党建服务大联盟,成立“党群会客厅”。由有责任心的离退休党员每天轮流值班,面对面接受居民及辖区企业的来电来访、咨询求助、谈心交流、矛盾调解等,按照“ABC”三类分时解决,社区层面解决不了的C类问题,每周五联合“党员议事会”,进行梳理,变上访为下防,以“约请”的方式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请到会客厅给予解答和办理,以切实解决社区发生的各种问题。
辖区居民养狗引起的纠纷是个老大难问题,海韵社区就发生了一起。某居民带狗下楼,狗看见路边一个抱小狗的老人,由于没有拴绳,径直跑去将老人扑倒,双方由此为赔偿金问题发生争执。后经社区人员调解,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社区由此进一步引导居民提高认识,当事双方高高兴兴加入了社区“你宠我爱”志愿者服务队,作为志愿者经常在辖区引导居民遛狗牵绳,文明养犬。除了处理邻里纠纷的小事,“会客厅”自成立以来,还为辖区企业、居民解决了滨海路无人行步道、辖区主要路段没有人行横道线、红星海学校门前堵车改单行路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近200个。
此外,海韵社区还创建特色公益服务组织“红星爱心会”。积极整合辖区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开设“爱心餐厅”“爱心超市”“爱心志愿服务”三个便民服务平台,每天为辖区老人提供就餐、送餐,为辖区残疾人家庭和周边兄弟社区困难家庭提供爱心物资捐助等服务。80多岁的李大娘白天独自居家,身体行动不便,做午饭很困难。社区了解到李大娘的困难后,每天通过“爱心餐厅”给李大娘送午饭,这一送就坚持了四年。
截至目前,“红星爱心会”共筹集爱心款2.6万元,资助困难家庭20余户,救助困难学生6名,为辖区老人家庭筹集爱心物资3000斤、办理老人爱心就餐卡456个,为街道9个社区135名社工志愿者送去牛奶鸡蛋等爱心物资270份。(王瑾 滕海英)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