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一方”,成都温江如何寻找城市发展永续空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数十年前,当著名城市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探讨古今城市变迁时,唯一被他评价为出色城市规划的城市是阿姆斯特丹。形成于17世纪末的运河体系,是阿姆斯特丹数百年规划的精髓——以河为媒,阿姆斯特丹不仅得以与水和谐共生,并且城市随河道有序扩张、承袭千年的商业文化也得以沿河发扬,水城相融之下,城市因河而兴。
当时,荷兰商业黄金时代已然来临,大量人口迁移令城市空间愈加受限。阿姆斯特丹选择再次拥抱自然、重新审视其一直赖以发展的水资源,大手笔改造城市经济地理,最终变“危机”为“机遇”,在世界规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齿轮缓缓转动,一个东方版水城相依的故事,眼下正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城区书写。
一年前,位于成都西部的温江区,迎来重要的历史节点:以生物医药为主导的产业架构加速成势,人才资源不断聚集,但与此同时,城市发展的资源和空间不断趋紧的现实问题愈加凸显,如何在新的发展大势下,变危为机、开拓新局?温江开启了“大转型”步伐,同样将选择的目光投向河流,创新提出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两河一心”营城策略。
一年来,温江以场景营建推动纵向筑势,以价值互联实现横向赋能,在空间上深耕、产业上精进,围绕贯彻“两河一心”营城策略投子布局,加快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先行区。如今,这片拥有4000年历史的鱼凫大地上,一幅以理念升级带动城市升维、人水城和谐相融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书写着“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新故事。
再造城市肌理
因“四河穿流、江水温润”而得名,水一直是温江的发展主轴。金马河、江安河相伴而流、穿境而过,共同构架起城市的骨骼走向。富庶的城市图景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穿插交叠,在水的串联下形成温江独特的城市面貌。
在河流的滋养下,温江半城烟火半城林,别具公园城市发展基础。
业内一种共识是,公园城市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一项面向提高经济质量和生活品质并减少资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城市发展试验。其关键在于统筹——如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所说,公园城市是“公+园+城+市”,将形成“公共、生态、生活、生产”各类功能相互协调、复合性高的系统。
问题是,面对温江城市与生态的价值,如何使其恰如其分地加以融合,以实现城市品质的有效提升?
不久前,成都公布第二批8个示范消费场景名单,位于温江的“江安拾光”作为公园生态游憩场景入选。这个被称为“带状活力公园”的“新物种”,正是江安河沿岸位于温江中心城区、人流量相对集中的区域。
在“公园+新消费”的打造思路下,“江安拾光”俨然一个“水上综合体”——无动力乐园、亲水运动空间、慢行步道等公园场景令人亲近自然,文化、食悦、闲趣、智能等消费场景又能带来城市体验,生态化消费、消费化生态在此实现有机结合。
为什么是水?戴德梁行曾对江安河展开调研,其发现,江安河温江主城流域是成都近郊极具水城共生、宜人尺度的区域,具有清澈水质本底和宜人生态本底,同时又是温江主城核心区域,是温江乃至成都城西潮流汇聚之地和社交优选之地。换句话说,水将温江的两种特质有机融合在一起。
而在更大尺度下,河流更是城市开展公园城市建设探索实践的重要线索。
摊开温江地图,一边的江安河流经温江最繁华的光华片区,人和建筑围绕着河流排开,河道成为城市发展的中心地带,河水与喧闹的岸景相映成趣、水光与灯光共同映照出商业的瑰丽;另一侧的金马河则串联起了大量自然风光,在如今的户外运动热潮下,变身为温江另一个人流聚居场所——露营、飞盘、浆板的爱好者们均在此找到一席之地。
外界看来,两条河所承载的不同特质,代表了温江吸引人的两个侧面。基于此,温江分别规划了江安河活力新潮消费带、金马河运动休闲消费带,加之以鱼凫文庙为核心打造国潮文化街区,共同形成“两河一心”的基本面貌。在其背后,则是温江把握城市“流量入口”,精准提升消费体验和生活品质,全方位撬动城市发展活力的有力尝试。
消费潜力正在加速释放,2022年国庆“黄金周”,金马河鲁家滩湿地公园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69.4%。温江区“聚焦‘两河一心’加快多业融合、创新营建文旅新空间”的经验做法入选“2022文化和旅游新发展典型”。
通过推动沿河场景营建,不断垒高的人和资源基础将形成巨大的发展势能,如流水一般倾泻而下,这一思路被温江总结为“纵向筑势”;而与此同时,以河的视角重新审视城市发展,还能实现“横向赋能”:即让原本散落的城市资源得以串联,通过“价值互联”,使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寻找新的能量。
事实上,经历多年“三医融合”的产业发展,温江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加速聚势成形,根据上个月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位于温江的“成都医学城”在全国园区排名中位列第15名,且连续两年位居非国家级园区榜首。
从某种意义上说,温江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离身位上升仅差“临门一脚”;而生物医药产业新的发展态势,恰好让温江迎来发展的“机遇期”——就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以“本土化”为关键词的在华跨国药企纷纷加码投资,城市竞争“一触即发”。
几乎在一个月内,上海、苏州、深圳等生物医药重镇均发布相关政策。一道难题摆在温江面前: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实现无限的发展?
温江再次将视线投向两条河流。
观察两条河的走势,均从南到北贯穿温江全境。在河的连接下,过去“南城北林”的城市构架被再次重组,产业发展与城市提升共同构成一枚硬币的两面。正如温江区相关负责人所说,用营城项目吸引产业项目,用产业项目巩固营城项目,二者将能够实现相互赋能、彼此成就。
温江优势明显的生物医药产业,正是一个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的产业。
有人分析波士顿医药产业的成功经验时发现,除了以麻省理工为首的高校带来的创新源头外,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环境同样是医药人才选择在此创业的重要因素。由于波士顿开启的旧城改造进程,塑造都市化生活,增加了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并促使其更频繁的交流,使波士顿成为一个信息、智力、人才互相连接的网络,推动医药产业加速成长。
以波士顿为对标对象的温江,正以其宜居宜业优势吸引更多医药产业项目前来。就在上个月,成都医学城13个项目实现集中动工,总投资达85亿元。与此同时,进博会上,勃林格殷格翰霁达(成都)康复医疗中心正式揭牌,是其面向中国、投资西部建设的第一家康复医疗中心。
温江的产业发展空间,还随着河流进一步向外延伸。一方面,产业融合探索加速,统一、青岛啤酒、雷迪波尔等一系列工业旅游项目正在加速营建;另一方面,一条由温江区与高新区、郫都区共建的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亦浮出水面,并已入选首批24个成都“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
从根本上来看,温江再梳理城市发展格局,事实上是一场关于城市发展方式的“大转型”——随着城市由增量发展时期步入存量更新时期,作为超大城市成都的中心城区,温江同样走到了亟待转型升级的重要拐点。随着规划重塑、产业重构推进“面子”优化,“里子”的提升同样不容忽视。
就在不久前,由《瞭望东方周刊》与瞭望智库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杭州举行,成都市温江区再度入选“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榜单,荣获“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称号。这是温江区继2019、2020、2021年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后,第4次获得殊荣。
为何温江能获得企业家好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源于温江在推进“两河一心”构建过程中,进一步创新治理方式、改善营商环境,将人和企业的需求摆在城市发展的首位,有效推动人与城共进的现代治理格局加速形成。
一个例子是今年上半年温江在全国首创“提醒服务”改革。通过提供从“提醒”到“办结”的全周期服务,精准解决企业和市民在政务服务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持续提升办事体验。
据了解,温江区政务部门围绕全流程服务梳理提醒服务清单3张,归集44个部门641项提醒服务事项,规范事项名称、提醒方式、办结渠道,明确提醒节点、责任单位、咨询人及联系方式,清晰明了针对每个事项开展提醒服务。
同时,温江以企业和市民需求为导向,创新采取自动提醒、定向提醒、媒体提醒、电话提醒、上门提醒5种方式,提供远程委托代办、邮寄快递办理、主动上门服务、现场帮办代办、全程网办、自助办理6种办理渠道。
目前,温江区已累计开展提醒服务820.5万次,已办结818.9万次,政务服务满意率从90%提升到99%。“我们选择来温投资,就是看中了‘提醒服务’彰显出的政府对企业的至诚态度。”裸心集团CEO马偌杰表示。目前,“提醒服务”已在成都全市范围推广。
而反过来,温江也由此营造了一个开放发展的环境,以共建共治推动共享。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抑或每一个市民,都将在“两河一心”营城策略的框架下,成为城市发展合伙人,通过共担共享推动实现“人与城市共成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温江在“两河”构架之中,特别植入“一心”的关键所在,用穿越千年的鱼凫文庙带给温江人的集体记忆和精神感召力,凝聚形成包容、感恩、彼此守望等美好品质,为温江人标注精神新高度……
4000多年前,位于都广之野的温江,古蜀鱼凫先民开启了农耕时代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当下,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100余万温江儿女正用勤劳的双手谱写“幸福温江·美好之城”新乐章。
文/伍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