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普森对话欧央行前行长特里谢:央行信用尽丧了吗?通胀能否下行?

第一财经

关注

央行抗击通胀之路并非坦途。

2022年以来,全球央行抗击高通胀的进程备受瞩目。12月9日,在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国际对话:通货膨胀、政策应对及其影响”深入探讨了央行信用和通胀的周期性、结构性趋势。彼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所长、英国央行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普森(Adam Posen)针对该话题,与欧洲央行前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展开了精彩对话。

央行迅速加息挽回信誉

普森认为,通胀的飙升令人猝不及防,包括普森所在的PIIE的很多同事也都始料未及,其中就包括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和萨默斯(Larry Summers)等著名经济学家,多数的预测机构和央行家都没有预测到通胀会上升到如今的水平。

今年,美国整体CPI一度最高突破9%,英国10月CPI则高达11.1%,创41年新高。即使从11月开始,各界认为通胀将拐头下降、“美联储暂停”预期升温,但美国的通胀形势仍然严峻,10月核心PCE(居民消费支出)仍高达5%,这距离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仍然相去甚远。近期公布的11月非农就业新增26.3万人,超出预期的20万人,失业率维持在3.7%不变,薪资年率上升至5.1%,大大超出预期的4.6%,显示通胀上行压力不减。

特里谢表示,2020年时,美国和欧洲的共识是需要在新的货币政策中加入某种倾向性的元素,即放手让通胀率上升,以抵消长期的低通胀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倾向性因素在美国和欧洲都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并被纳入货币政策框架,当时的关注点在于超低通胀带来的通缩风险。于是,美联储在2020年末宣布了盯住平均通胀的新货币政策框架。

特里谢也坦言,“我当时就不太看好,因为我们不知道数据可能反映出什么,或者能对未来产生什么影响。但我并没有反对这个做法,毕竟我们经历了长期非常低的通胀环境,当时我认为可以关注足够长时间内的平均通胀率,锚定通胀预期也很重要。”

他同时认为,央行对于停止QE后才会加息的前瞻性承诺也导致通胀上行,央行需要为此前5~6个月的观望期承担责任。“在这期间,情况已经很明显,通胀成为定局而非暂时性现象,而各国央行在此期间仍迟迟未能加息,一直到2022年3月(美国)和2022年7月(欧洲)才终于决定加息。”

今年逐渐意识到对通胀出现误判的全球央行开始激进加息。美联储从3月到11月激进加息375个基点(BP),其中包括3次75BP的加息,幅度历史罕见。欧洲央行此前也加息75BP。“这是央行急于挽尊、捍卫信用的一种体现。”特里谢称。

央行还有信用可言吗?特里谢认为,做出行动到市场之间的反馈会有时间差,但欧央行和美联储都毫不模糊地表达了抗击通胀的决心,并大刀阔斧采取行动,因而他依然坚信央行的信用是可靠的。

“各国央行的重要任务是确保当前高达6%以上的核心通胀水平逐渐下降。他们都会说在中期会实现目标,但不设定具体日期,这个态度比较模糊,但比较明智,我认为在3年内是有可能实现的。”特里谢称。

通胀的周期性和结构性

未来,通胀会否持续维持在高位?其实,通胀趋势的变化主要受到短期周期性因素和长期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特里谢认为,周期性的因素包括疫情后复苏导致的价格压力,也包括美国需求侧刺激的财政政策等。相比之下,未来的结构性因素更具挑战性。

特里谢提到了三大可能长期推动通胀上升的结构性趋势。一是全球化趋势放缓。目前的逆全球化浪潮实则减缓了通缩的进程。全球价值链的分散化旨在避险,在疫情冲击下尤为关键和必要,也有防范地缘政治风险的考量。

二是绿色转型。如今清洁能源革命引发的“超级大宗商品周期”对价格构成上行风险。很多商品的价格慢慢上涨,包括碳的成本,绿色转型的过程会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一定的通胀。

第三大结构性通胀压力则是薪资增速。过去的低通胀与单位劳动成本非常低有关,因为部分劳动人口的溢价能力变低,但未来可能会发生变化。特里谢提及,蓝领群体被逐渐“激怒”,或导致持续的涨薪压力。

特里谢最后表示,未来通胀能否回落到2%的目标仍难以预判,央行抗击通胀之路并非坦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