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联储加息是对全球财富的又一次“收割”

媒体滚动

关注

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美联储持续大力度加息,不仅可能导致美国经济放缓甚至衰退,也给世界经济前景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仅遭遇本币贬值的压力,而且将面临进口成本大幅攀升、美元债务压力加剧、资本加速外流等风险。

今年3月以来,美联储持续大力度加息,并于9月21日第五次加息7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达3%至3.25%之间。今年截至目前,美国加息已累计达300个基点,其中3次加息均为75个基点,创下1981年以来最大密集加息幅度。

新一轮加息周期是美联储对美国经济超预期通货膨胀的应对。受新冠疫情延宕、供应链危机影响,以及拜登上任以来超3万亿美元大规模刺激增支计划、美联储近几年持续甚至“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美国正经历40年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

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于今年1月同比上涨7.5%,创下1982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2月和3月同比增幅继续扩大至7.9%和8.5%。在3月中旬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后,4月CPI同比增幅收窄至8.3%,然而又在5月和6月继续扩大至8.6%和9.1%。

尽管7月CPI同比涨幅有所回调,但8月仍高达8.3%并高于市场预期。这期间,美联储分别于5月~7月连续三个月3次加息,却并未有效缓解通胀。

持续高通胀背后是生活生产必需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尽管汽油价格近期有所下降,然而食品、医疗、住房等仍在推高CPI,民众日常生活受到严重负面影响。近期诸多民调业已显示,多数选民不认可拜登和民主党处理经济和通胀问题的效果,而更相信共和党应对经济的方式。这也给拜登执政支持率和民主党中选年选情蒙上了阴影,民主党在11月有较大可能失去国会众议院多数地位。

今年年底之前,美联储还将召开两次货币政策会议,当前市场普遍预期加息还会继续进行,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可能达到4.25%~4.50%。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为了实现把通胀率控制在2%左右的长期目标,美联储已经很难再继续“避免经济衰退”。正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9月21日宣布加息后所说,美国经济将要经历一段低于趋势水平的增长期,劳动力市场也会走低,但这是需要承受的“痛苦”。当天,美联储已下调对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的预测至0.2%,明显低于6月预测,并下调2023年GDP实际增速预测、上调未来两年失业率预期预测。

与此同时,对美国经济放缓甚至衰退的预期已经普遍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主要国际经济机构的最新预测都可以反映这一看法。随着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美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股市承压明显,8月中旬以来美股三大指数下跌均已超过10%。

美国生病,世界吃药。在美元霸权地位下,美联储加息的巨大外溢效应将给世界经济前景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美元加息往往是全球多国央行加息的“风向标”,叠加全球特别是发达经济体今年以来普遍走高的通胀,全球多国央行已纷纷跟随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并将继续这一态势。

欧洲央行今年已加息两次共125个基点,9月26日行长拉加德表示,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已大幅推涨欧元区通胀,能源供应可能进一步受阻,欧洲央行将继续加息。

今年以来,世界银行已陆续下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1月的4.1%、4月的3.2%到6月的2.9%。9月16日,世行发布题为《共同加息中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的专题研究报告,警告随着全球央行应对通胀纷纷加息,2023年全球经济可能整体陷入衰退,并可能带来金融危机。经合组织最新预测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由此前的2.8%下调至2.2%。

在历次美国和发达经济体的加息周期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受影响更大,这次也很难例外。美元指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路单边走高,当前已突破110,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高点。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触及4%,创下2010年来最高水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仅遭遇本币贬值的压力,而且将面临进口成本攀升、美元债务压力加剧、资本外流等风险。今年以来,多国货币已经历贬值,未来将进一步承压。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到2023年年底,新兴市场政府将有830亿美元债务到期。在全球经济衰退升温预期下,这些经济体将面对更大的金融风险。

可见,在美元霸权下,美国新一轮加息周期,将又是对全球经济和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财富的一次“收割”。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