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重庆念好“山字经”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上游新闻看点

关注

98%面积为山地丘陵的重庆,搞农业绕不过念“山字经”。

曾经制约农业效益提升的山地,正在变成现代高效农业的靠山。

重庆立足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成果如何?

据统计,2017年—2021年,重庆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276亿元增加到1922亿元,年均增长5.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638元增加到18100元,年均增长9.4%。

粮、菜、肉有“成绩单”

创造的财富更多,粮食安全更有保障,农民的腰包更鼓。守住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重庆要筑牢的“三条底线”。

巫山下庄在大力发展柑橘产业

近年来,重庆多措并举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固“米袋子”、丰富“菜篮子”、充实“肉盘子”。

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重庆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万吨、创近13年新高;蔬菜总产量2184万吨,比2017年增加321万吨;出栏生猪1806.8万头,时隔6年之后再次站上1800万头关口。同时,油料、家禽、草食牲畜、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十百千”工程落地见效

这份“成绩单”的取得,离不开持续推进的“十百千”工程。这是重庆推进山地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工作抓手。

涪陵青菜头

在“双十”方面,大力推进柑橘、榨菜等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21年综合产值达到4700亿元;积极争创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8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累计培育7个100亿级、8个50亿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在“双百”方面,持续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全市总量达到3991家,其中国家级51家、市级898家、区县级3093家,上市龙头企业达到38家(含OTC);持续培育打造百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38个、市级重点村94个。

在“双千”方面,累计认定125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持续推进1000个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对农民带动力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深入推进农业“接二连三”,202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6%、17.5%,“巴味渝珍”品牌授权产品销售收入超67亿元。

农业科技支撑越来越强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在搭建平台上,重庆正持续加强14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组建6个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与中国农科院联合形成14个协同创新团队开展农业科技攻关。

在强种业上,重庆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任务,共收集资源2758份,建成1个国家级制种大县、4个国家区域性良繁基地、1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

在技术推广上,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10个,院地、校地合作项目600余个;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83个,全市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100%。

在育人才上,目前已引进院士6名、专家11名;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2000名,高素质农民2.5万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52.7万人、农技人员5741人。

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衔接顺畅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产业是关键。

在市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框架下,重庆组建“五大振兴”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耕地保护建设的“5+3”工作专班,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农”工作部署。

据统计,重庆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到1557万余亩,覆盖90%以上的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产业帮扶对脱贫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的贡献率超过50%。

同时,帮扶机制不断完善。市级组建17个产业指导组对3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定点帮扶;区县累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2871人包乡指导、6600余名乡镇农技人员包村服务、2.87万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到户帮扶。数据显示,2021年市农业农村委帮扶集团落实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消费帮扶800余万元。

为不断深化利益联结,重庆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全部纳入农村“三变”改革试点,18个脱贫区县 “三变”改革试点村达1307个,1918个脱贫村实现集体经营性总收入1.67亿元,村均8.7万元。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