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甘肃平凉:生态建设显成效 美丽风景如画来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经济日报

清晨的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西沟村阳光明媚,环境清幽,绿树成荫的连廊公园沿着村民的住宅一直通到山根下,小广场上的棋牌桌椅已经摆放整齐,准备迎接游玩的客人。曾几何时,这里却是人人嫌弃的“垃圾沟”。

“咱们西沟的变化非常大,原来这里就是一条垃圾沟,经过两年的打造,这个垃圾沟被打造成了一个小公园,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好了,游客来了也感觉非常好。”作为崆峒区崆峒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朱学对村上这两年的变化很是感慨。

近年来,甘肃平凉市紧扣“三新一高”目标要求,更加注重生态优先,按照“生态惠民、产业富民,调整结构、优化升级,延链补链、培植财源,林旅融合、壮市强县”的定位,在造林绿化、产业开发、精深加工、融合发展等方面全力突破,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为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山川增绿、林草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走出一条富有优势特色的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崆峒区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夏秋有果”的建设标准,采取乔灌草结合、林果花搭配的模式,努力构建覆盖全面、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乡村绿化体系,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和通村道路、文化广场、学校、村内闲置土地等区域的绿化美化,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各具特色的森林小镇和美丽乡村,共建成村庄绿化示范村56个。

土生土长的平凉市民冶荣看着平凉中心城区北部面山一年年变绿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平凉人,那时候北山光秃秃的一片,但近几年山越来越绿了,空气也越来越好了,天也越来越蓝了。”

北部面山是平凉中心城区的抬头可见的“门面”,但是由于立地条件差,平均坡度55度,最陡处达80度,而且向阳干旱,草木难以成活,崆峒区采取义务植树、专业队绿化等形式,开展中心城区面山治理固沟保塬攻坚战,一边修筑平台,一边栽植树木,绿化治理平凉中心城区北部裸露空档和崖面10公里1440亩,从山顶一处平台看过去,很大一片绿植就是在几乎垂直的崖面上种出来的。

 “近年来,崆峒区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实施了三北工程,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崆峒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寰宇介绍说,“全区森林覆盖达23.81%,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平凉市依托林草重点生态工程,全力落实城区面山系统治理、宜林荒山造林、美丽乡村绿化、林草产业开发及林旅融合发展“五大任务”,扎实开展绿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公园“五进”活动,大力实施“百乡千村万户”绿化行动,动员广大群众栽“梧桐树”,种“致富果”。每个县(市、区)都建成了1处中心城区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和城区面山护沟保塬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城乡绿化水平和森林提质向科学化、高质量发展转变。截至目前,平凉市累计创建省级森林小镇25个、国家森林乡村20个、森林人家98个和市级生态园林式单位小区90个,改扩建绿地公园、街头小游园4处210亩,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69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度提高到43.03%。

这几天,在崆峒区草峰镇安家村的一处果园里,安贵红正带领村民采摘早熟苹果。2015年,在外打工的安贵红听说家乡种植苹果收益不错,便回来承包了120亩土地种植苹果,经过这几年的精心侍弄,果园逐渐进入了盛果期。安贵红有些兴奋地说:“我的果园是120亩,今年的产量大概就是16万到17万斤,苹果的行情比往年好一点,收入也应该比往年好一点。”

这些年,平凉市坚持品质、品种、品牌“三品”齐抓,绿色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并进,以打造优质果品产业链为抓手,以推进果园标准化管理措施落实为重点,推动果园建设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果园管理水平。今年春季新植补植果园3.88万亩,新建矮化密植园0.53万亩,实施提质增效工程140万亩,果实套袋93.6万亩,整形修剪156.04万亩。

目前,全市森林面积555.37万亩,草地面积102.86万亩,森林覆盖率33.8%。2021年全市果品产量206万吨,产值97亿元以上,林果产业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绿色崛起已成为推动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建设的重要引擎。平凉市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魅力中国城”“最聚人气的山水旅游名城”“甘肃省省级森林城市”等称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