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时刻知道丨“三重”拉尼娜来袭,酷暑之后是否迎来寒冬?

红网

关注

转自:红网综合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消息称,本次始于2020年的拉尼娜现象可能至少持续到今年年底,这意味着连续跨越北半球三个冬季、南半球三个夏季的“三重”拉尼娜现象或将出现。

一提到“拉尼娜现象,很多人会联想到2008年南方大范围的雪灾天气。而出现“三重”拉尼娜这一罕见的气候现象意味着什么?是否意味着我们在经历了观测史上最炎热的夏天后,2022年的冬季又注定是另一个“极端”?

为何“拉尼娜”持续时间如此久?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它与海面水温持续高于常年的厄尔尼诺,被认为是有可能导致全球异常气候的重要原因。

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塔拉斯表示,当前非洲东北部和南美南部的日益加重的干旱,以及东南亚和大洋洲部分地区强降雨都是拉尼娜现象的迹象。

过去的20年时间里,由于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变暖,原本应该是“厄尔尼诺现象”要更常见,但是因为气候异常,从2020年开始,“拉尼娜”竟然出现后就迟迟不肯离开。对于2022年秋冬来说,我们还将可能迎来“三重”拉尼娜现象。

据悉,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连续三年拉尼娜现象,如1998-2001年、1983-1986年、1973-1976年。

这次“三重”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原因还未知,毕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海气相互作用造成的气候现象,但其对全球天气–气候的影响却是公认的,会导致赤道太平洋地区水温产生异常变化。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带印度洋,大西洋和西太平洋增暖较快,三大洋海温年代际和长期增暖趋势的不均匀,通过海盆间的影响有利于拉尼娜现象的持续发生。

拉尼娜对我国气候有何影响?

拉尼娜至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看——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而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由于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会导致我国南方地区的水汽条件会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差,不利于形成降水。

气温方面,在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总体上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最为显著,气温偏低1~2℃,局部偏低2℃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2007/2008年冬季黑龙江大部、吉林西北部及内蒙古东部等地气温偏高1~2℃。

降水方面,在拉尼娜年的冬季,东北地区北部和南部、华北中北部、长江中下游中西部和华南南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其中东北地区西北部和南部、华北地区中北部、江南西北部等地偏少2至5成,局地偏少5成以上;而东北地区中西部、华北西南部、黄淮大部、西北地区东南部、江南东部、华南北部等地降水偏多,其中东北地区中西部、华南西部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偏多2成以上,吉林西南部和内蒙古中东部偏多5成至1倍。

今年我国将迎来冷冬?

很多人对2008年我国南方的雪灾记忆犹新。的确,那一年北半球也受到了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不过,南方多地出现大到暴雪可以说是小概率的极端灾害性事件,2008年出现雪灾的情况较复杂,除了拉尼娜引发冷空气带来的低温还有南方水汽的配合,并不代表每次发生拉尼娜事件都会出现大范围雪灾。而且拉尼娜现象又分为“弱,中等,强”,不同等级的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冬季气温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那么,今年冬天气温将偏低吗?

通过分析1951年以来历史上15次拉尼娜事件发现,有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高。也就是说,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更大一些,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气温偏冷不等于冷冬。“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而“冷冬”“暖冬”则不同,是有严格标准的。

关于今冬气温偏冷的预测值得广泛关注,同时,公众需留意可能出现极端天气,在农业生产、能源供应、交通运输等方面做好充足准备。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廖浩宇

编辑:戴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