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多图回顾丨侠肝义胆的山城人民,与山火决战

新京报

关注

8月30日早上,一场迟来的雨送走了重庆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但发生在这个夏天的救火故事,必将深深植入山城的城市记忆。

文3027字,阅读约需6分钟 

文/徐秋颖(新京报评论员) 编辑 刘晶 张湘涓 校对 杨许丽 张彦君

2022年重庆的夏天,注定令人难以忘怀。

背上背篓、骑上摩托,身后扬起厚厚的尘土。这是面对山火,来自重庆“摩托骑士”的逆行姿态。他们不惧高温、不惧危险,在山城丛山之间筑起了一道“防火长城”。

最初,一则“请兄弟们来北碚,摩托车拉物资救火”的短视频发出不到一小时,当地就集结了超过500名越野摩托车爱好者,之后越来越多的“摩托骑士”加入进来,他们“一呼百应、爬坡上坎”,伴随着摩托发动机的轰鸣声,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重庆人迸发而出的“英雄气”。

▲8月25日,不少市民开着摩托车前来支援,这种非越野摩托车可以在水泥路段帮忙运送物资。山上较陡的土路,还得交给开越野车的“娃儿们”。

山上,在灭火最前线,四面来援的森林消防员昼夜鏖战;山下,在后方城中,普通的重庆市民自发形成后勤保障服务。山上山下,前方后方,“摩托骑士”就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他们向上运送物资补给,向下运输换班的救援人员。原来机车少年载着森林消防员,居然混搭得如此“帅气”。

而距离山火最近的地方,山险坡陡、沟壑纵深,纵是“摩托骑士”也难以涉足。这也没有难倒重庆市民,他们组成“徒步大军”串起一条“人链”,依靠最原始的办法——肩扛手提,硬是源源不断为前线“打山火”输送必需的物资补给。

灾祸无情,人间尤有大义;危难之际,无人向后退缩。看着沿着大山向上的轨迹,短短几天硬开出的一条路,便深知其中凝聚了无数人的艰难与不易。这是新时代志愿者精神的体现,也是城市中凡人大义的彰显。

有记者采访“摩托骑士”,却得到“没必要知道我的名字”的回答。山火发生后许多热心市民买了水和食物,搬到志愿点放下后扭头就走,工作人员喊话登记姓名,但个个都“跑得飞快”。他们不愿留姓名,是因为将灭火当成了自家事;他们侠肝义胆,是因为身后是城市和家园。

在与山火决战的夜晚,山脊两侧隔离带间,出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一边是火光冲天、烟雾弥漫;一边是蓝光闪闪、延绵不绝。“摩托骑士”头顶上戴着的蓝色头灯连成了一条“光链”,与深夜里更显狰狞的“火线”隔空较量。

山火难灭,但那一刻,我们充满了战胜灾难的信心,因为团结一致的力量,从来都不可小觑。“摩托骑士”和消防员们并肩作战,是彼此的荣耀,也是这座城市的荣耀。有你们在,山火注定熄灭,重庆必定“雄起”。

▲8月25日,山脚下的物资集散点,大量志愿者穿好防光背心、戴好头盔,在此等待上山支援。路边一块牌子上写着加油打气的标语。

8月26日,蔓延十日的山火终于被扑灭。翌日,重庆市民夹道欢送烈火英雄的场景又被刷屏了,彼此并肩战斗的情谊难得,而山城民众朴素的家国情怀更令人动容。正是城市与居于其中的市民相互塑造、彼此成就,才形成熠熠闪耀的城市精神。

8月30日早上,一场迟来的雨送走了重庆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但发生在这个夏天的救火故事,必将深深植入山城的城市记忆。

━━━━━

重庆山火中的骑士精神

这场山火救援行动,见证着缙云山上这些骑士的勇气、担当与成长。

▲8月26日,吴朴慧在集散点等候物资时喝水。25岁的她是越野摩托运输队里唯一一名女骑手,18岁开始玩摩托车,如今是一名专业女越野摩托车手,经常参加比赛,同时经营着二手车摩托车店。

▲8月26日,骑手们在集散点进行短暂休整。在救援期间,这群骑手每天睡不到5个小时。吴朴慧(右一)跟着其他男娃儿在山里一干就是四天五夜,夜里困了扒点纸壳就席地而睡。

━━━━━

决战“英雄路”

在这场山火救援行动中,有一条备受关注的路,有网友将这条由纯人力组成的向灭火一线运输物资的“防火长城”称为“英雄路”。

8月25日晚,“雄起!”的声音响彻重庆缙云山巅。消防、武警、民兵,以及上千志愿者的头灯如点点繁星,汇成“长城”,“阻挡”来自不远处的火舌。

这是物资运往扑火一线的最后一段山路,位于山脊处被“先遣队”开辟过的隔离带,坡度超过70度,沙土厚积,容易打滑,连摩托车都抵达不了。人力运送物资,成了这段路的唯一选择。

当天中午,志愿者们多背着物资,手脚并用往上爬,这样不但体力消耗巨大,且容易摔伤,效率低。随着山火逼近隔离带,更多志愿者上山支援,体力不够的志愿者站在靠下方的位置,有体力的一直往上爬。

下午,“人链”打通。他们在超过40℃的高温炙烤下,依据坡度,用手来回传递,将水、盒饭、灭火器、油锯、绳索、防暑药品等物资送到山上去,直至深夜。

女骑手吴朴慧的男友李有霖就在“人链”中。此刻的他,穿着反光背心,头戴安全帽,保持节奏来回转身传递物资,与前后的陌生“战友”已形成了默契,“我女友车技好,她负责开摩托车送。我车技差点,做其他工作:给消防员递灭火器、砍隔离带、搬物资等”。

李有霖旁边,四川人老张来重庆已有十五年。这几天他停了手头的装修工作,脖子上搭了条湿毛巾,赶上山帮忙:“山脚下就是朝阳中学,我儿子上学的地方。”在救援的前几天,老张就和先头部队一起轮番上阵砍树、开设隔离带。

沿“人链”往上,就离山火近了,不远处燃烧的竹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飞机的轰鸣声逐渐由远及近,嘉陵江取水回来的灭火直升机掠过头顶,飞向消防员站着的地方。由中青年男性组成的扑火一线志愿者,在消防员的身后,抬起水管,将水管顺直,让水更好地从蓄水池中流出。消防员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将巨大的水管对准火焰。

当晚,综合合适的地形与风向等因素,消防员采用“以火攻火”的战术:人工点燃火线,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使接合部骤然缺氧失去燃烧条件。

战术成功,火一点点暗淡下去。晚上11时,火被完全控制,现场发出阵阵欢呼:“胜利了!”“终于可以回家睡觉了!”“重庆,雄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