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邻居书记”陶湘闽:7年搬了8次家 通讯录90%都是群众电话

封面新闻

关注

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实习生 朱文丽

8月3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次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系列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五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代表出席。湖南省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住房和建设管理局党支部书记、局长陶湘闽作为代表之一,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今年45岁的陶湘闽已在基层工作26年,曾在4个街道乡镇担任“一把手”。回想麓谷街道工作的日子,因为“哪里矛盾多,哪里群众意见大,就把家租住到哪里”,他7年搬了8次家,手机里存了9300多个号码,90%都是群众电话。因此,被亲切称为“邻居书记”。

陶湘闽曾用56天完成中联智慧产业城12公里石油管道迁改,20天完成三安半导体项目落地。建设保障房230万平方米、面积达前10年的1.5倍,完成13个安置小区商管运营市场化改革、解决困扰拆迁群众10年的物业问题,创新“以地换房”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帮助群众人均增收1.2万元。直接在社区租房居住,逐一建立“书记直通群”,处理10起重大信访事件,为群众办实事1000余件,为农民工追讨工资5000余万元。

担任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住房和建设管理局局长后,陶湘闽每年都能推动200个左右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速度提了3倍,长沙高新区也因此进入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前十。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工作中遇到棘手问题时陶湘闽的一贯态度。2019年,为解决芯片行业“卡脖子”难题,长沙高新区引进国内芯片生产龙头企业三安光电投资200亿元新建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线,当时企业提出一个月内实现交地开工,整个项目占地达到1200亩,要实现六通一平的目标,需要移除四座山头、改迁一条河流、迁改一段220千伏的高压杆线。按正常速度,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但我想,项目早一天建成达产,就能早一天解决‘缺芯少核’的不利局面。”于是,陶湘闽与团队主动请缨,日夜吃住在项目,最终仅用26天就把净地交项目方。他记得,项目董事长到现场后竖起大拇指,连说了三遍“太神奇了,真没想到”。

陶湘闽表示,项目建成达产以后,可以每年贡献十几个亿税收。每当想起这里的产业源源不断为中国的企业装上中国“芯”、提供“芯”动力的时候,就倍感荣耀,觉得当时的付出太值了。

谈及城市建设,陶湘闽认为,城市的主角是人,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也是人,不论老城改造,还是新城建设,都必须从老百姓需求出发。他以长沙市高新区近期新建的桐梓坡西路为例,这条路立项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开车的人、骑车的人、坐车的人、步行的人、管理的人和维护的人。公交车站配备智能的母婴室、自动售卖机,还有带航空技术的卫生间。把地铁站打造成为微枢纽,出地铁站以后,可第一时间用最近的距离开车、打车,甚至还可骑电动自行车。

他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要体现在城市建设方方面面。“近几年,我们建成了一大批保障性住房、青年公寓和人才公园等基础设施项目,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打造‘人人向往的家园’,让幸福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