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多年前,赵佗在河源这里营建岭南最早的城邑
转自:河源发布
2200多年前,自赵佗为龙川令在今佗城设县治后,佗城即成为粤东重镇。
2022年的处暑,受台风“马鞍”影响,佗城不时吹来阵阵凉风,使得行走其中的游人溽暑暂消。今日佗城,因那秦月汉关、唐风宋韵及民国风情,已成了一座闻名遐迩的旅游古镇。
自赵佗走近之日起,小城便和这位日后名震南越的王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941年起,小城干脆就以他的名字来给自己命名,以纪念这位给古龙川和南越带来中原文明之光的首任龙川令和后来的南越王。
事实上,佗城之名由来已久,唐时即有“赵佗之城”的说法,宋时又称“尉佗城”,苏辙曾将此名入诗:“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
“龙川故城,在县东北,水路一百七十五里,秦龙川县地也。秦南海尉任嚣病,召龙川令赵佗,授之以政,即此处也。”(《元和郡县志》卷34《岭南道一》)
公元前214年,赵佗选择现在的佗城筑起治所。
广州始于古番禺城,为任嚣所筑;龙川佗城原为赵佗所筑。两城筑城于同一年。
自此,岭南地区也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即是文字和城邑。
据《淮南子·人间训》及《史记·南越列传》等史书记载,今龙川县佗城镇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这也是史料记载中岭南最早的城邑。
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谭其骧认为:“一地方至于创建县治,大致可以表示该地开发已臻成熟。”由此可推断,当时的龙川已是岭南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著名历史地理学者、院士侯仁之认为,“一个城市一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开始出现的时候,它就必须具备一个足以满足它的发展要求的固定场所。”
“先秦时期,岭南无城池……城市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甚大,同时城市也是军事据占,具有防守功能。”据司徒尚纪称,秦末赵佗在主要交通线上筑了几座城,以加强岭南防御力量,包括乐昌赵佗城、仁化城以及英德、清远万人城等,但在赵佗所筑城中,最早的应是今佗城,其范围东至今老城街,西到城头,南到县前街,北至北角塘,周长约800米。(司徒尚纪《赵佗经略龙川与东江流域早期开发》)
营建岭南最早的城
选定治所,营建城池,共建龙川美好家园。
在那样广阔的龙川县域里,赵佗还要找一块重要的位置来建城池。
赵佗在东江边策马勘察,找寻适合建城之所。他“登山望景”,四处驰骋,也不知看了多少地方,最终选择了在今佗城内建城:“建治所于嶅湖之东。”(韦昌明《越井记》)
赵佗要建城的这块地,三面环山,南临东江,“惟此为中”,“阻山带河,四面平旷”,北距嶅山十里,东距五马峰五里,南距河里许,相对即海珠山(韦昌明《越井记》)。此地易守难攻,水运方便,选址极为得宜。2200多年来,他营造的这座城,历代龙川县治都设于龙川城(今佗城)。在1949年5月16日龙川解放前,佗城一直是龙川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龙川故城究竟在哪里?唐《元和郡县志》卷34《岭南道一》云:“龙川故城,在县东北,水路一百七十五里,秦龙川地也。秦南海尉任嚣病,召龙川令赵佗,授之以政,即此处也。”赵佗即在此处临危受命,赴任南海郡尉,并乘此以跨南越。
《太平寰宇记》卷159《循州》云:“古赵佗城西接嶅山,南临浰水,嶅山在县西北五里。龙川江旧名浰溪,自虔州安远县流至县界。”《读史方舆纪要》亦有类似记载。
龙川学宫和佗城影剧院。龙川县佗城镇是秦代古县城,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保留了不少文化古迹。
“母城”2200多年来不断扩大
限于当时的财力、物力及人力,龙川佗城规模不大,筑的是方形土城。
据《佗城镇志》考证,秦时龙川故城为不规则方形土城,用泥土夯筑而成,周长约800多米,在城东南西北都辟有城门。城虽小,但“五脏俱全”。城内有越王井、越王庙,及与赵佗有关的遗址遗迹,如故城旧基、赵佗故宅、赵佗台、赵佗弩营处、赵佗跑马射箭的马箭岗、秦时北人后裔任姓住宅旧址等。这些旧迹,有些能从古籍中找到佐证。
正因其选址得当,2200多年来都没有移过城址,而是在赵佗所建之城的基础上加以扩大。宋熙宁年间(1069—1077年),秦时土城被扩大,改为砖城,并挖有护城河。在河源市恐龙博物馆二楼的客家古邑展厅中,展有一块刻着“循州城砖”等字样的宋砖。明弘治十八年(1525年)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又在宋城基础上两次扩建。直至抗日战争期间,当地政府因便于人民逃避轰炸,下令拆毁城垣,辟为环城公路。
赵佗故宅遗址今犹在
赵佗在龙川有旧居,当时他只是龙川令,居住规格较低,今称赵佗故宅,其遗址与越王井近在咫尺。龙川旧志记载,赵佗遗迹,有台有井,“按为赵佗为县令的龙川旧宅”。
赵佗故宅亦其办公处。清乾隆年间广东地方官王永熙《重浚越王井记》记述说:“光孝寺,秦赵佗令龙川故署地也”。清乾隆年间龙川知县胡一鸿说,“志纪治西之光孝寺,即王‘故宫’”。
在此期间,赵佗故宅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老旧房子,曾多次被改作他用。宋代改为光孝寺,明、清多次重修,清同治年曾改为万寿宫。民国时期,赵佗故宅成为龙川一中校舍,后来部分被改建为民宅,1970年成为仓库。
专家认为,赵佗故宅遗址对研究南越王赵佗在龙川的活动史迹具有重要的价值。
赵佗骑射与饮马处
赵佗带着大批秦朝精良武器和战马来到龙川,与当地土著一起,共同建设这片“蛮荒之地”。赵佗部队来到龙川,在哪里训练,战马到哪饮水呢?在佗城,有两个地方,一个叫马箭岗,一个叫“马屎沥”。
在佗城城北,有个名叫马箭岗的地方,相传是赵佗部队骑射之地。佗城居民说,在上世纪70年代,这里曾做过小型军用飞机场。至今,这里仍保留着大片空地。龙川的嘉庆版旧县志曾提到,龙川有营涧台,有铜弩牙流出,皆银黄雕镂。箭头是兵器,老人视之为不祥之物,乡民有捡拾到的,先拜祭一番,才把它收藏起来。乡民说,那里是越王弩营处。
马箭岗东北不远处,有一条小溪,当地人称“马屎沥”。在附近长大的居民钟伟武说,这条小河的水像有马屎马尿的味道。当地人认为“马屎沥”是赵佗部队饮马之处。
这些传说,实际上正是未被佗城人遗忘的赵佗记忆之一。
1991年2月,龙川佗城被省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龙川佗城,是一个活着的古城,约7000居民仍在此生产生活。
历经风雨沧桑,龙川佗城这个保留了时间2200多年的古城,令人神往。
来源:河源日报
记者:凌丽 摄影:冯晓铭
编辑:傅泽彪 校对:魏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