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北京摩托车年增超10万辆,他们为什么选择骑摩托上班?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两轮机动车,俗称大摩托。在北京这个通勤“痛苦指数”爆表的大都市里,虽然摩托车牌照有严格的数量限制和通行区域限制,但是并没有全面“禁摩”,这在和北京类似体量的大城市里并不多见,因此,不少骑友会戏称:允许摩托车通行是北京“最大的温柔”。

戴上头盔,跨上摩托,大厂青年们可以短暂释放内心深处的自由灵魂;摘下头盔,戴上工牌,打工人们又能带着打工魂满血上线。

越来越多“摩托族”的北京,或许有年轻人的无奈,但更有年轻人的快乐。

两轮摩托才是北京的“通勤之王”?

上午10点,望京的早高峰达到高潮.当你置身四轮机动车的车海之中,望着几百米外的公司,导航发出提醒:“预计您还有40分钟到达。”此时,一辆辆摩托车飞驰而过,你羡慕地望着他们的背影,因为他们绝对能准时打卡。

晚上10点,后厂村进入了“晚高峰”,半小时后,你在叫车软件中的排名终于从100多名变成了20多名,而那些骑摩托的同事已不见身影,因为他们已经到家。

不同于酷跑一族用大摩托来“炸街”,对于大厂青年来说,一辆摩托车最重要的意义是准时打卡和尽快回家,妥妥的是站在通勤鄙视链顶端的王者。

北京的摩托车牌照分为“京A”和“京B”两种,前者可以全城通行(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等道路除外),但除了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发放的存量外,早已不再新增。要知道那时,大摩托也不是一般人买得起的,因此带着北京“皇城根”气息的“京A”牌,据说目前的转让价格已经高达30万元起步,有报价甚至超过50万元。

而“京B”牌照虽然不能驶入北京四环以内道路,但目前是可以自由申请的。因此,“京B”成为需要通勤的打工人的主要选择。

于是,在位于北京西北五环的后厂村和东北五环的望京这两处互联网公司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北京拥堵指数最高的区域,你可以在早晚高峰时段,看到非常壮观的摩托车群,当红灯变为绿灯,男女骑士们呼啸向前,为这座大都市注入了狂野气氛。

根据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百度地图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无论是从绝对值,还是增量和增速来看,北京的“极端通勤”(单程通勤时间超过60分钟)程度都是全国之最。2021年,北京有30%的通勤者,即超过600万人,单程通勤时间超过60分钟,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2021年的增长率为3%。

孙明曾经是北京600万极端通勤人口中的“佼佼者”。“我开车上班走五环经常需要两个半小时,地铁100分钟还要换线两次,但骑摩托50分钟必到。”孙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在此之前,孙明曾经考虑过换房搬到公司附近居住,但综合考虑了照顾父母、孩子教育、居住品质等因素还是放弃了。当看到不少同事开始选择骑摩托上下班,不堵车、不用在公司排队申请停车位,还挺帅的……孙明迅速“入坑”,开启了通勤新模式。

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北京市普通摩托车较2019年增加了10.7万辆,增长率达71.8%。而同期,私人小微型客车较2019年只增加了6万辆,增长率为1.3%。

从全国来看,摩托车也正在热度猛涨,直奔“顶流”。来自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摩托车新注册登记826万辆,比2019年增加249万辆,增长率为43%。

“宅女”变“女骑”,戴上头盔的快乐不骑不懂

数年摇号无果,经常因为打不到车而上班迟到的刘壮实,在偶然刷到一条“女骑”(骑摩托女性骑友)的分享视频之后,决定把通勤方式变成摩托。

在一周多的时间里,刘壮实就完成了学本、考驾照、买车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成为一名新晋“女骑”,绝对的互联网大厂速度。

“我的第一辆摩托是一部国产品牌的二手车,花了2万多元,排量300cc。”刘壮实就这样告别了望京令人绝望的堵车长龙和动辄百人的打车排队,开始享受十几分钟就到公司的幸福。

为了提升驾驶技术,刘壮实还报名了一个摩托车安全驾驶培训班,驾驶水平提高后,刘壮实感觉原来的小摩托已经不能满足自己了,于是,她决定尝试更大排量,当然也更高颜值的一款进口摩托车。她很快喜提了自己的第二辆车,预算上升到10万元,排量660cc。

刘壮实说,她能明显感觉到身边骑摩托的人越来越多,女骑也越来越多,尤其从去年开始,一下子猛增。“疫情和油价都是重要因素,尤其疫情期间可能大家都憋疯了,特别享受骑摩托带来的那种自由的感觉。”她说。

据央视财经等媒体报道,根据北京市各驾培机构的招生统计数据,2022年上半年,北京市报考摩托车驾照的学员人数超过了12万人,占驾考总量的45%。

记者也询问了几家北京的大型驾校,得到的反馈是近一两年,考摩托驾照的人明显增多,以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居多,而且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基本是1∶1。“现在北京机动车摇号很难,新能源指标要等好几年,而摩托车既能解决通勤问题,车价也不高,当然那种玩摩托的除外,对年轻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位负责驾校招生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虽然在时间和效率上站上了通勤鄙视链的顶端,但“摩托族”也有自己的烦恼:北京夏日的耀眼骄阳和冬天的凛冽寒风。“骑摩托之后我就没有穿过裙子、高跟鞋。这个夏天基本全是穿长裤,有时也会穿专门的骑行服。”刘壮实说。

但更有压力的是家人对于一个姑娘骑摩托的担心。“家人确实需要说服,但好在花的是自己的钱,可以先斩后奏,他们也没办法。”刘壮实还精准拿捏了她妈妈的痛点:“说不定骑摩托,我能找一个对象回来呢。”

“不过,前两天我妈也问我了:车骑了,人呢?”刘壮实说,男朋友目前尚无进展,但骑摩托确实让她多了很多新朋友。“其实之前,我是一个很宅的人,就喜欢一个人和一只猫、一只狗待在家里。但自从开始骑摩托,我就没有一个周末是在家待着的,几乎都会出去和骑友一起去跑车。”刘壮实说。

她骑摩托最初确实只是为了满足通勤的需求,但慢慢地摩托就变得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变成一个兴趣爱好,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大厂工作其实压力挺大的,但每当我忙了一天后在回家路上,头盔一戴,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你就会感觉,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我自己。那种只有摩托车才能带来的机械和速度的快感,真的让人非常放松,能够缓解很多情绪和压力。”刘壮实说,她几乎是在戴上摩托车头盔的一刹那,就爱上了那种感觉。

谈到未来的计划,刘壮实表示,即使以后自己摇到号,也会买汽车,但骑摩托会一直是她的主要出行方式。而且她也想不断提升自己的驾驶技术,等秋天天气好的时候,想开始尝试赛道。还有就是希望能够尽快骑上她的Dream Motor——奥古斯塔 Dragster 800,起步20多万元,排量800cc。为了钱包能匹配上价格和技术能匹配上排量,刘壮实正努力着。

“大厂骑士”,腿里的钢钉并不影响对摩托的爱

在记者约Yann采访的前两天,他刚刚到医院取出了两年前因为一场事故打进右腿的钢钉。那时,Yann刚刚骑摩托不久,安全意识不足带来的这场事故,确实是个教训,他很想分享给后来人,但他更想表达的是骑摩托是否危险,关键在人。“我现在依然在骑摩托车,因为值得。”

Yann是从2018年开始逐渐从开汽车换成骑摩托通勤上班,原因是太堵车了,但更大的问题是,通勤时间不确定,非常耽误事。

“正常堵车情况下,我是一个半小时能到公司,但如果出现交通管制、路上有事故等特殊情况,就要说不准了,而且特殊情况出现的频次很高。骑摩托则是40分钟肯定到,这个特别重要。”Yann说。

Yann家住在五环外,公司也在五环附近,所以一辆“京B”大摩托能完美适配他的通勤需求,而且每天能为他节省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这对于一个大厂打工人来说,意义重大。

“骑摩托是北京通勤鄙视链顶端毫无疑问,但如果刮风下雨就会变成底端。冷和热倒不会对我造成太大影响,夏天如果穿短袖开起来还会有点儿冷,冬天可以靠装备,车有手把加热,然后套上冲锋衣、棉裤,就是有些繁琐,但公司有更衣室,我会到公司去换衣服。比较影响的是下雨和下雪天,完全不能骑,很危险。”Yann说。

这两年,Yann感觉到身边骑摩托通勤的同事、朋友越来越多,仅仅Yann公司的骑行群里就有五六百人。在后厂村的路口等待红绿灯时,“摩托族”们会经常互相点头示意,尤其是当你的座驾足够酷(并不一定是贵)的时候,会收获“我懂你”的默契。

Yann告诉记者,骑摩托的群体其实很丰富,各种各样的人群都有。从工作一两年、有一点积蓄的年轻人,到工作七八年、骑车也玩车的人,孩子已经上大学的大哥也有很多。当然,主要群体还是偏向通勤,后来大家把骑摩托变成了爱好。就像开吉普、露营一样,骑摩托也是一种社交和娱乐方式。

“很多不骑摩托车的人会认为,骑摩托的是一个很暴躁、狂野的群体,很机车。但当我真正开始骑摩托车就会发现,其实这些人反而会更简单一些,尤其是那些会骑车去跑山的人。因为当你骑上摩托戴上头盔的时候,哪怕有同伴,你也是在心无旁骛地独处,自己感受着风和自然,所以,其实骑摩托是一个安静、舒适的状态。”Yann说。

已经4年多骑龄的Yann目前换到了第四辆车,是一辆美式巡航风格的大摩托。他说,自己可能越骑越“佛系”。“大家会开玩笑,说骑摩托最终的归宿是骑踏板,就是那种跟电动车很像的摩托车,不需要挂挡,一拧油门就能走,很惬意,很安全。”Yann开玩笑,他脑中对自己未来骑行状态的画面是骑着小踏板去买菜。

“当你追求完刺激,去玩赛道、去跑山;也追求完好玩的,穿着皮衣玩复古……最终都玩遍了之后,你骑摩托会回到它最本质的意义,就是一种出行方式。”Yann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孙明、刘壮实、Yann为化名或者花名)

责编 | 郭霁瑶

版式 | 孙珍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