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历经92年,见证上海电影业的发展,这座电影院你了解吗?
8月25日,上海国泰电影院正式暂停营业,启动影院设施的更新升级计划。这座电影院已经陪上海走过了92年的风雨,也见证了上海电影业的发展。你了解这座电影院的历史吗?一起来看↓
曾经上海最贵的电影院
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娱乐市场也逐渐扩大,彼时的上海,成为了中国早期电影业发展的中心。
1908年,上海拥有了第一家电影院——虹口活动影戏园。到了20世纪二十年代,中外商人纷纷来沪投资电影事业,电影院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到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上海更是出现了一股电影院建造热,国泰大戏院(现称国泰电影院)便是在那时建立。同一时期建成的高档电影院还有我们熟知的大光明电影院、兰心大戏院等。
在那个时期的电影院与现在的不同,电影院之间的分层较为明显,国泰被称为上海票价最高的电影院,在当时上海的地位可见一斑。
国泰电影院不仅是当时的高档电影院,亦是首轮影院。所谓的“首轮影院”就是第一批拿到新片放映权的电影院,价格也相对高昂。等新片上映3个月后,就会进入复映片的范畴,由二、三轮电影院放映,价格也会便宜很多。
国泰电影院的建立与更名
国泰电影院原名国泰大戏院(Cathay Theatre),于1930年开始建造,1932年1月1日正式开业。
1936年起,国泰开始由浙江实业银行控股的国光联合影业公司经营管理。日军侵占上海期间,国泰被汪伪的中华电影联合公司控制,1943年更曾被日军强占作为养马场。1946年1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泰恢复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泰大戏院正式更名国泰电影院,期间一度更名为人民电影院,后又改回国泰电影院,沿用至今。
影院背后被遗忘的建筑师
对上海历史或者建筑有一些了解的人,必然听过邬达克的大名。但他的同乡,另一位匈牙利人——卡罗里•鸿达(Károly Gonda)却鲜为人知,其实他同样为上海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国泰电影院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鸿达于1889年出生于匈牙利珍珠市的一个犹太家庭,携妻于1920年9月抵沪,开始了在上海的建筑师生涯,其在1928年创办了建筑设计公司鸿达洋行,设计作品均有较明显的装饰艺术风格。
国泰电影院的投资方当时以15万法币的价格聘请鸿达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559平方米,建筑面积2153平方米。其外墙是竖直线条装饰,绛红色泰山毛面砖外墙加之白色嵌缝给人一种几何直线的秩序感。
大门上方那道嵌书着“CATHAY THEATRE”字样的狭长挺直的凸面尖顶使国泰电影院显得气度不凡,加之顶端的旗杆,组成了中轴线。大门上方又采用逐渐向上、向中收缩的表现手法,集中到那根直指苍穹的高耸旗杆,更显示了挺拔、简洁和明快的风格。
更多打卡点
大光明电影院
大光明电影院,始建于1928年,由匈牙利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整个建筑外形呈立体式流畅线条,大部分由大理石镶嵌而成,别具一格。外部矗立的方形玻璃灯塔,高达16米,塔上装有三座大型500瓦发射灯。带有大光明英文名称“Grand Theatre”的灯塔彻夜通明,数里之外都可望见,是它最显眼的标志之一。
地址:黄浦区南京西路216号
兰心大戏院
兰心大戏院于1931年建成,由新瑞和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立面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府邸式风貌,装饰较为丰富。兰心大戏院室内有简洁精致的几何图案装饰,为装饰艺术派风格。它不仅是外侨的戏剧中心,也是我国话剧活动的主要启蒙殿堂和演出场所。
地址:黄浦区茂名南路57号
衡山电影院
衡山电影院是新中国上海新建的第一家电影院,建于1952年,由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亲自题名。其以法式基调为特色,自建成以来便成为诸多表现都市生活的影视剧的“热门外景地”。目前衡山电影院正在重整中,暂不对外开放。
地址:徐汇区衡山路838号
光陆大楼
光陆大戏院,为鸿达所设计,现名光陆大楼,是上海较早的专业电影院,也是上海第一座将剧场放在大楼内的建筑。
地址:黄浦区虎丘路146号
资料:市文化旅游局
编辑: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