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宜家再次宣布:关店!
线下关店潮席卷到了宜家(IKEA)。
2022年以来,在中国的零售市场,宜家正在上演一幕告别:
2022年4月1日,宜家中国宣布贵阳线下门店关闭。
2022年7月,宜家中国宣布关闭上海杨浦店。
3个月连续关闭2家店,全球知名的家具品牌宜家怎么了?
除宜家家居之外,全国多地大型商超门店也被曝关门,A股居然之家年报指出,已经关闭10家加盟家居卖场店。家居线下门店正在经历一轮深度的洗牌。对于“宜家们”而言,该如何应对挑战,还有机会吗?
01
3个月关闭2家门店 宜家增长乏力
今年7月,宜家中国正式关闭其上海杨浦商场。宜家上海杨浦商场总面积约8500平方米,于2020年3月开业,业绩未达预期,后来在2021年7月进行了一次升级后重新开业。不过,再次开业仅仅一年,这一商场就宣告撤店。在官方公众号上,宜家中国指出关闭上海杨浦店的主要原因:市场变化、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消费者偏好,以及自身原因。
此前4月1日,宜家关闭贵阳线下门店,这是宜家进入中国市场24年以来第一次关店。宜家当时表示,关闭贵阳线下门店是常规运营举措,在贵阳线上销售额远超过预计消费额的情况下,为了节省成本,关闭线下专注线上服务,是宜家中国业务转型和发展的一部分。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在2015财年销售额增速达到27.9%的顶峰后,2017财年至2019财年,宜家中国的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4%、9.6%与8.01%。中国是宜家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业绩表现却呈现增长乏力趋势,让人不禁提出疑问:宜家还能否继续玩转中国市场?
02
线下门店面临困境
无独有偶,近日,一统国际家居及其子品牌尚欧国际家居和佐拉国际家居被迫闭店,西安、昆明等多地的门店人去楼空,引发多起投诉。一统国际家居为北京博航一统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打造的品牌,北京博航一统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木质家具、家装材料的产售为主体的家居集团企业,成立于2001年,旗下有652家直营专卖店和129家大型独立家居体验馆,总销售面积38万多平米。企查查资料显示,北京博航一统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该公司及其董事总经理唐伏林被限制高消费。
而在今年5月,成立于1998年的家具企业广东荣意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因未能按照规定时间披露2021年半年度报告,于5月6日起终止新三板挂牌。
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22年1月至7月初,家居相关企业吊销数量为47767家,平均一天就有200多家居公司被吊销,远超往年同期水平。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家居行业发生了两个关键变化,一是随着地产业进入下行周期,家居业作为房地产业链条中的一环,也陷入发展困境;二是新冠疫情的暴发深深改变了行业走势,在疫情严重的区域,商场无法营业,物流运输受阻,家居卖场的业绩自然会大幅下滑;而且人们的消费水平和信心也受到影响。
“影响线下实体门店运营的第一个因素是消费习惯向线上的迁移。宜家的困境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线下门店面临的尴尬局面:即便把体验做到极致,如果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无法逆转,门店客流下降的趋势就难以止住。”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彭建真曾公开表示。
03
涨价成为行业关键词 宜家如何破局
今年,宜家曾表示,由于运输和原材料成本的不断增加,公司将在各个市场平均提价9%。网友也在社区平台上晒图证实了宜家家居产品涨价属实。
近期国内家居企业亦纷纷发布涨价通知。据证券市场红周刊消息,在近期家居建材企业涨价潮中,蒙娜丽莎、新明珠集团、索菲亚、尚品宅配、志邦家居、顶固集创等企业均有调价动作。
在家居建材企业产品涨价背后,其净利润与毛利率水平在今年一季度跌至低谷,同时遭遇部分供应链企业的坏账激增。有业内人士表示,即便涨价,也难以覆盖家居建材企业的增加成本。
宜家如何破局?
宜家也在做出改变。8月9日,宜家对外宣布,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对公业务通过上线京东企业购及京东慧采平台,全面服务京东企业客户,宜家通过线上渠道进一步贴近中国企业客户。此前,在关闭贵阳宜家店时,宜家也表示,将进一步加码线上业务进展。数据显示,2021财年,宜家中国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74%,宜家自有线上渠道在中国市场的访问量达2.3亿次。
然而,渠道建设绝非一日之功。有业内人士表示,宜家货源主要依赖全球低价采购、找代工生产,随着疫情之后各种生产成本的上升,宜家要想在保证低价和利润的同时,还兼顾产品的高品质,无疑难上加难。
8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家电、家具等家居产业发展已进入成熟期,面临存量升级的增长瓶颈,家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创新引领不足、质量精细化水平不高、智能化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亟须通过创新发展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秘书长张仁江表示,未来家居行业发展方向必然是通过绿色、智能化、数字化等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如果企业的产品与消费者的品质生活诉求相悖,那终将失去消费者的青睐。
对于宜家而言,其过去的优势很可能变为转型的包袱,如何应对挑战,宜家的下一步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