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世界会客厅 城市新地标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上观新闻

编者按

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流淌千年、穿城而过的黄浦江、苏州河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承载着上海城市能级提升和宜居生活品质打造的重任。

从21世纪初的浦江开发建设,至2020年苏州河两岸42公里基本贯通,从开发之初的强调建设,到新时代的注重品质,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到今日怡人的“生活秀带”,“一江一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扩大人民的公共空间,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成为“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

为迎接2022年世界城市日,展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成果,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新时代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丛书一江一河卷》系列文章,带您深入了解“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

今天

住建君带大家来了解

“世界会客厅”项目↓

世界会客厅

“世界会客厅”项目按照“中国故事、上海表达、世界客厅、共筑辉煌”的设计目标,在满足国际级重大会议文化中心的功能基础上,挖掘和传承项目独有的历史底蕴,以“新老融合共生”作为设计理念,将“世界会客厅”作为外滩的延伸,在设计中与外滩万国建筑群保持协调统一,同时融入运用了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技术,满足核心使用功能,打造国家级大型公共文化与会议活动的滨江建筑,展现庄重的国家形象和上海独特的城市魅力,成为“一江一河”新的城市地标。

“世界会客厅”夜景

整个项目包括陆域和水域两方面内容,是陆域与水域联动的工程。在陆域上,通过甄别、评估,拆除了原港务办公楼及扬子江码头1号仓库,新建了1号新楼,并将有着百年历史的2号、3号仓库进行了改造更新,将三栋楼整体改建成为具有国际重大会议接待功能的会议中心“世界会客厅”。同时,也改造更新了海鸥饭店,并对优秀历史建筑—原日本领事馆(红楼、灰楼)进行了保护更新。在滨江层面,沿黄浦江设置了二层平台,9米滨江礼宾平台可以作为重大国事活动的室外迎宾场所,5米滨水层平台则设置为漫步道、亲水平台,实现滨水公共空间的开放。

世界会客厅项目全貌

以外立面造型为例,“世界会客厅”建筑立面设计借鉴了传统建筑的尺度与比例,采取相似的三段式经典立面处理方式,呈现方正大气的全新建筑形象。立面石材与通透的玻璃幕墙相结合,延续滨江历史风貌的同时兼顾最大化的景观视野。

1号楼建筑设计理念图

新建筑1号楼为与保留的2、3号楼的清水砖墙形成协调,立面材料经多轮比选,最终采用了金山石和光泽红两种石材。金山石是外滩近代建筑常用的石材,与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外滩15号、工部局大楼等一脉相承,此次还采用了传统的䦅子面工艺,成为外滩建筑的延续。同时,新建筑的壁柱考虑使用与清水红砖相似的红色花岗石,远看与清水红砖色泽相似,近看又有花岗石特有的质感和整体性。庄重典雅的石材幕墙包裹内部高大空间,将厚重历史底蕴和现代城市客厅完美融合,并与外滩周边建筑风貌相协调。

工程开始前,扬子江码头遗留下的建筑已经过多次改建和翻建,历史风貌几乎丧失。经过严谨的现场甄别和调研,挖掘出2号和3号仓库两座建筑为1902年始建,由美昌洋行建筑师施美德利设计。两栋建筑虽然并未列入历史保护建筑,但是基于历史调研和价值评估,设计团队仍然参照历史保护建筑修缮的相关要求,从历史风貌恢复、墙体保护和特色构件保留等方面着手修缮,完整保留了它们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两栋建筑在工程前已被水泥抹灰覆盖外墙,且立面遭到了较大破坏。在建筑立面的恢复上,工程队先通过手工剥除历史建筑后期外墙添加的水泥抹灰饰面,恢复青砖与红砖混合砌筑的清水砖墙外立面,后进行三维激光扫描测绘和复原设计。建筑的细节按照图纸修复原有线脚及山花装饰,拆卸并保留了具有特色的钢柱等构件,作为部分室内外空间的特色建筑元素予以再利用,以承载建筑的历史记忆。在内部结构改造方面,采用了“留皮去胆”的方式,将原砖木结构置换为钢结构,提升历史建筑的防火等级和耐火极限时间,并根据整体规划,将两栋建筑整体抬升至新的贯通平台高度,成为新的会议中心2号、3号楼。

虹口北外滩全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