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业绩承压、 “不专业”事件频现,“民营体检第一股”美年健康何以至此

市场资讯

关注

疫情对美年健康的影响并不是最大的。

8 月 11 日,原定中报披露当日,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年健康")公告称,将延迟至监管规定最后一日,也就是 8 月 31 日披露 2022 年半年度业绩报告。

并称主要因为下属部分体检中心受疫情影响,相关财务数据的梳理工作完成时间晚于预期,致使原定报告编制时间较为紧迫,为确保财务报告质量和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其决定延期披露报表。

但似乎投资者及外界对此并无较大期待,毕竟在此前披露的预告中,其上半年业绩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亏损额达 4 亿元左右,甚至在近年的表现都让投资者不甚满意。

作为体检行业的"后来者",美年健康不仅先后收购了包括慈铭体检在内的多家体检机构,还因此超越同行,成为民营体检行业龙头,稳坐"民营体检第一股",而如今却沦落至连年亏损的地步。

回看美年健康走过的路,不禁让人疑惑,美年健康究竟哪一步没跟上?

【业绩连年巨额亏损】

即使美年健康中报延期披露,但从此前披露的业绩预告中也可窥见一二。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年健康营业收入预计 28.5 亿元至 30 亿元,同比下降 11.36%至 15.79%;归母净利润-6.3 亿元至-6.8 亿元,同比下降 47.74%至 59.47%;扣非净利润-6.5 亿元至 7 亿元,同比下降 72.93%至 86.23%。

彼时,美年健康表示年初 1-2 月开局良好,但自 3 月份开始,全国呈现长时间、持续性多地散发、局部爆发的疫情环境,导致导检人数减少,甚至北京、上海地区的门店也停业,并且上半年房租、折旧等原因也对公司利润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其业绩的下滑。

作为以线下门店为生的行业,疫情影响固然重要,但美年健康在疫情前业绩就已不理想了,数据显示,2019 年美年健康实现营业收入 85.25 亿元,同比微增 0.79%;归母净利润-8.665 亿元,同比下滑 205.58%;扣非净利润-8.69 亿元,同比下滑 222.24%。

虽然接下来两年处在疫情当中,但美年健康的业绩却相对有所好转,2020 年实现营业收入 78.48 亿元,同比减少 7.94%;归母净利润 5.51 亿元,同比增长 163.59%,可谓增利不增收,与此同时,其扣非净利润仍保持亏损的状态,同比增长 30.91%至-6.004 亿元。

2021 年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扣非净利润也已扭亏为盈,尽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88.36%,但其仍保持盈利的状态,可见疫情对美年健康的影响并不是最大的。

【通过收并购成为行业龙头】

众所周知,在民营体检机构中,美年健康并不是一家独大,其成立于 2004 年,在 2011 年时与沈阳大健康合并,此后又于 2015 年借壳江苏三友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民营体检第一股",彼时,其实控人俞熔承诺,美年健康 2015 年到 2018 年的归母净利润要分别达到 2.2 亿元、3.3 亿元、4.2 亿元及 4.8 亿元。

要知道美年健康 2014 年时的归母净利润还为 1.401 亿元,也就是说 2015 年增幅最少要达到 58%,于是为了这个目标,美年健康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

收并购就是其最主要的扩张方式,据钛媒体报道,2016 年至 2018 年美年健康先后以 26.97 亿元收购了慈铭体检 72.22%股权、以 1.53 亿元收购了包含西昌美年在内的 7 家公司相应股权,以 1.17 亿元收购了包含德阳美年在内的 5 家公司相应股权,并且以 3.58 亿元、3.47 亿元收购了武汉美年、西宁美年等多家公司相应股权,还以 1.28 亿元收购了安徽诺一 51%股权等。

在疯狂收并购之下,美年健康在 2021 年末时其旗下体检中心数量已达 613 家,至此美年健康终于通过不断地收并购将自己送往了行业龙头之位。

就在前不久,美年健康还公告称将收购广州两家子公司的部分股权,可见收并购仍是美年健康的主要扩张之路。

【收并购"后遗症"】

值得一提的是,2017 年之后,在美年健康的收并购扩张之路中,其采取了一种新的模式即美年健康先参股 10%,剩余 90%股份由并购基金或小股东持有,该相应部分股权在报表中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在参股门店达到盈亏平衡之后,美年健康增持达到控股的状态,待其业绩达到目标后,美年健康再进行进一步增持达到全资控股的目的。

这种方式并不会对美年健康整体的业绩报表产生影响,但会使美年健康失去对参股门店的控制及管理,于是为了早日对门店进行控股,其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

此前,美年健康曾多次被爆体检报告不准确、将怀孕患者子宫中的胚芽看做子宫肌瘤或未查出怀孕,导致怀孕患者腹中胎儿受到药物及激光刺激,无奈只能流产及不断向消费者推销等事件,业内认为正是基于前述压力,才会一定程度造成此种现象。

而随着收并购的进行,美年健康的商誉也随之增长,由 2015 年年初的 1.12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上半年的 51.29 亿元,5 年时间翻了近 46 倍。

但 2019 年末时,美年健康的商誉直降至 47.93 亿元,对此,美年健康表示对商誉进行了约 10.35 亿元的减值准备,而该项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简而言之,商誉的减少也影响着当期的利润,而这正是前述提到美年健康 2019 年亏损的主要原因。

并且在此后美年健康仍在不断的对商誉进行减值准备,使其净利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截至 2022 年 3 月末时其商誉仍高达 41.68 亿元。

而据公开资料显示所谓商誉为,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它意味着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

不过,就前述频繁出现的"不专业"事件来看,美年健康未来业绩仍存在较大变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