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民族音乐 感受津味文化(图)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翟志鹏 摄影 姚文生)昨晚,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亮相天津大剧院音乐厅,为民乐观众奏响了一台“太阳颂”民族音乐会,以经典的民族旋律讴歌光明、献礼祖国。
自7月复工复演以来,天津歌舞剧院充分发挥院内艺术资源,为天津观众送上了交响音乐会、民族音乐会、室内音乐会、声乐专场、芭蕾舞剧等艺术门类丰富的精彩演出,大力推动演出市场恢复常态。本场音乐会是“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天津市迎庆党的二十大优秀舞台剧目展演之一,也是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在暑期精心筹备的一场民乐盛宴。音乐会由该院常任指挥孙敬凯执棒民族乐团演奏,唢呐名家赵存才上演精彩节目,青年声乐演员赵天刃、于淼带来声乐曲目。
民族管弦乐是民族音乐会最常见的演奏形式,是彭修文等音乐大家根据中国民族音乐特色,不断探索打造的乐队模式,主要声部为“吹拉弹打”。音乐会的开场曲是民族管弦乐《山村节日》,乐队各声部之间配合默契、衔接紧密。随后的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丰收锣鼓》《春华秋实》等,无一不是将中国音乐传统与民族管弦乐形式精彩结合的典范之作,丝竹管弦将中国文化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音乐会不乏天津本土题材音乐作品。民族管弦乐《连年有余》和声乐曲目《画扇面》均以古镇杨柳青文化特色为题材,前者是民族音乐会上的常客,以丰富的创作技法描绘杨柳青的自然人文风光和悠长文脉;后者是当今舞台不多见的天津民歌,以杨柳青年画的创作为切入点,散发着乡间泥土的清香。两首作品立足本土文化、突出天津特色,令观众感到亲切。
音乐会的“主打曲”是王丹红创作的民族管弦乐《太阳颂》。该作基于巴渝地区民间素材发展而成,运用丰富多变的交响性表现手法,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巴山蜀水风情画,表达劳动人民的勤劳、坚韧。音乐会奏响了其中的第二乐章“挑山”和第四乐章“太阳颂”。音乐会还上演了《全家福》《赶牲灵》《北京颂歌》等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