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豆瓣9.6分的《快乐再出发》:这档真人秀里有“真人”

媒体滚动

关注

转自:三联生活周刊

豆瓣的实时热门书影音榜单上,为6个过气男艺人量身打造的音乐真人秀《快乐再出发》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开分9.5,最新分数已涨至9.6。出于好奇,我去看了下这个节目,发现自己不仅从头笑到尾,甚至中间好几次忍不住感动落泪。

作者|丁慧

《快乐再出发》里的6位嘉宾有个民间绰号,叫“0713再就业男团”。说男团,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组了团出道,而是因为他们都来自 2007年《快乐男声》选秀节目的决赛13强。今年4月,当他们以飞行嘉宾的身份,集体出现在另一档综艺节目《欢迎来到蘑菇屋》中后,这个绰号就传开了。

说再就业,则是因为他们都曾短暂地红过。6位嘉宾里,陈楚生、苏醒、陆虎、王铮亮、张远、王栎鑫都曾有破圈的音乐作品,大众一听名字,脑中BGM就自动响起来那种,如《雪落下的声音》《时间都去哪儿了》《有没有人告诉你》。

但这么多年来,一提到陈楚生,观众的脑海里还是只有那首《有没有人告诉你》。今年苏醒的一首《破亿》出圈了,这是他五年前创作的一首歌,却因为吐槽娱乐圈的乱象在今年上了热搜。从票房注水、粉丝经济、水军乱杀,到只看IP缺乏演技,经典变成败笔,堪称从头到尾讽刺了个遍。如果不是已经自诩圈外人,恐怕不敢下此狠手。

只是6个人都红得比较短暂,出道15年,他们依然身处娱乐圈,甚至苏醒年年都还在原创新作品,但对大众来说,他们早没什么存在感。所以在《欢迎来到蘑菇屋》中,6人的出圈,才使很多人感到意外。很难确认随后的《快乐再出发》是节目组早有计划,还是顺应观众呼声,趁势上新,但翻红成了确定的结果。

不过以边走边唱的音乐旅行为主要线索,《快乐再出发》最打动人的却不是音乐,而是“拼”和“真诚”。比如在一个“123木头人”的游戏里,陆虎跪红了膝盖,王栎鑫跑吐了。词语接龙本是个普普通通的游戏,换另外6个人来玩,可能极其无聊,但是他们6个,在用词上费尽心思,居然做出了“极限拉扯”的剧情效果。

真诚则体现在,有同期出道和共同追寻音乐梦想的背景,6人相处得相当自在,陆虎前一秒在废弃的油桶上敲击节奏,下一秒张远就能唱出来;王栎鑫起床后,被说脸肿得像青蛙,他毫不介意,直接趴下,演出青蛙的姿态;“王铮亮他的五个冠军兄弟”,更是连观众们都津津乐道的梗。

这些默契的自黑和自黑,基本上只能来自即时碰撞,很难人工斧凿。有了这些基础,第4期6个人在海边露时,酒酣耳热后,情绪外露,观众才不觉得是强行煽情,反而被真挚的友谊打动。

6人最早翻红的《欢迎来到蘑菇屋》,被网友形容是 “一个由糊人组成的糊综,连场地都是废物利用”,因为使用的是另一档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使用过的场地。事实上,两档综艺对比,就大致能明白,为什么0713能火到出圈。

《向往的生活》从2017年到现在,已经播了六季,最近上热搜是因为“无聊”。这档节目里,第一季时,嘉宾为了好好吃一顿饭,起码需要真的从搭灶台开始。到了今年,嘉宾在节目里的生活条件已经变得相当“富足”,厨房用品一应俱全,就连寻常家庭都罕见的冰激凌机都备好了;出海捕鱼都有人带;捡垃圾就在家门口,到时间了不费吹灰之力地去捡一下......观众们坐在电视机前,能明显感觉到,明星们甚至连体验都有了假装感,堪称在完成虚构生活的再虚构。

共同的目标感和体验感,是人与人之间形成自然连接的最好方式。《快乐再出发》里,这种目标感不止包括节目设置的旅行目标,它还包括,这么多年来,0713这个团体的成员,大家如何在出道后继续追求同样的音乐梦想。

有网友直接评论,“你可以怀疑他们的精神状态,但是不能质疑他们的业务能力。”多年前,“音乐是梦想”,如今,音乐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总是在吃完饭后,来个即兴创作,几个音乐人一碰,创作过程好笑又带着专业。

荒岛之旅结束后,他们吃完饭在大套房里搞创作,陈楚生打拍子,陆虎弹吉他,张远就拿2007年他的抢麦梗开唱了:“我哭了,我又哭了”。本以张远是为了故意搞笑,王铮亮来了一句“这个调是不对,但转调又是对的”,让原本的搞笑基调瞬间转成了带点严肃的创作;张远又换了一个调,王铮亮又来了一句“转调是低的”,随即即兴填词“为什么你哭了,因为你感动自己了”,最后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这个原以为是搞笑的创作,而在这短短的即兴创作里,展现出了所有人的创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那段著名的《写不出来》创作过程也是如此,后来再到了俞灏明和姚政来的那期,他们在帐篷里的创作过程都是这个基调,好笑又专业,所有人都玩嗨了,歌也创作出来了。而这一切都是基于他们共同的音乐背景和默契。这样创作场景的展现,节目组即使真的换了有名有姓的歌手,恐怕也展现不了这样的节目效果。

缺乏真正的目标感和体验感,这样的问题当然不止出现在《向往的生活》里,它实际上跟国内的娱乐工业体系有很大关系。比如在娱乐工业成熟的韩国,艺人竞争激烈,上综艺的目标感那可太强了,就是为了“挣镜头”,为此必须能“豁得出去”,这也让韩国的综艺节目显得真实好看。

但如今在内地,就像一些影视剧海报上的角色画面大小和排位,常常是根据咖位和粉丝固定斟酌的一样,一些综艺的招商本就依赖大牌艺人,镜头照顾的也是节目之外的明星身份,而不是节目里面的表现。况且越是大牌,越需要“体面”,大家相处得小心翼翼,跟艺人微博账号一样,恨不得说一句话,摆一个表情,都经过反复衡量,以求滴水不漏,八面玲珑。

曾有综艺节目制作人表示:“满身是泥,只是形式上的放得开;真正的放得开,是不把自己当明星,能够释放出自己真实的内在情绪。”

综艺只是娱乐圈的缩影。且不说那英那句著名的“MD,最烦装逼的人”已成绝唱,这两天,甚至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人开始怀念起2014年,某男明星被曝出轨后在微博上破口大骂的场景了。因为那虽然嘴硬,但看起来还像一个活人明星,而不是包装好的假人商品。

除了《快乐再出发》,这几年大火的综艺,不论是竞技类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披荆斩棘的哥哥》,还是情感类综艺《再见爱人》,都有些“过气明星再就业”的影子。这些节目能火,当然并不只是因为“哥哥”“姐姐”们是老面孔,是曾经的明星,也不只是他们承载了观众们曾经的回忆,还因为这些综艺抓住了时下的社会热点和文化热点,切中了社会情绪。

《乘风破浪的姐姐》洞悉到全社会都在重新看待女性魅力和女性力量,《再见爱人》抓住了变化的社会中,传统的爱情与婚姻关系正在经历不一样的挑战与思考。《快乐再出发》的播出背景是,疫情两年多,人们绷紧的神经太需要放松,太需要纯粹的快乐了。

《快乐再出发》里,6个人的相处,没有攀附,没有尬聊,无论快乐还是悲情,都不是靠音效和花字刻意营造出来的。仔细想一想,这种顺其自然来自哪里呢?它可能来自于,作为“糊人”的“老哥哥们”在经历了15年后的娱乐圈摸爬滚打后,已经接受了自己不那么高光的人生境遇。

翻看6个人的资料,能够看到这么多年,他们其实参与了很多节目的拍摄,也一直在努力推出作品,或许对他们来说,做好手头的工作是常态,“红”反而是一个突发事件。这种努力把手头的工作做好,结果听凭造化的心态,像不像很多经历了众多捶打和失望后,终于跟生活和解,仍然努力奔向目标的普通打工人?

因为节目组贼穷,双方块儿八毛的生活费的场景有不少。他们打完鱼,价值3000多块的渔货双方拉扯到1888元,怎么看都是个不公平的交易,但他们六位最终还是认了。简直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既视感”。

打完鱼吃饭那段,王栎鑫在饭桌上接到了一个角色,苏醒和张远听完后吵着要带上自己,在苏醒跟导演商量的时候,张远一脸期待等待导演的回复,在听到导演在回复中完全没有提到自己,自我调侃“下半年只有碎活”。

这个场景真的很好笑。这几位“糊糊”,一个比一个缺少机会,听说了哪位兄弟,有了什么机会,就见缝插针给自己找活干,这活脱脱就是苦中作乐的打工人形象啊。很难想象,没活干会发生在一个“顶流”身上,这样的细节一下就拉进了他们和我们的距离。

也是从这个角度,让不禁让人想问,为什么过气的明星身上,更能表达出我们当下想要表达的那些情绪?或许还是跟“真实”有关吧。

20年前的娱乐工业,无论是星探在大街上发掘新人也好,还是“草根选秀”的节目也罢,在未有“流量”和“数据”概念的年代,艺人都是基于个人特质被选出来,或仰赖才华受到关注,或是凭借“神颜”大火。一个个明星,都是鲜活的、具体的、极具辨识度的人。

反而是现在,流水线产出的爱豆,既被资本影响,也受粉丝文化规训,面目和性格都变得极为模糊。后果则是娱乐圈连新“梗”都造不出来了,以至于过去的采访,频频被网友挖出来调侃,比如斯琴高娃的“羊胎素”,海清的“你是我的神”。

从技术上来说,如今的娱乐圈,向大众输出作品和自我的手段和范围,早就变得极多极广了,但观众津津有味咀嚼的,反而是十几二十年前的娱乐圈剩余草料,真是一副奇妙景象。

编辑:王海燕/排版:耿耿/ 审核: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