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三江源生态公益林:用“绿色魔法”守护“中华水塔”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张玉婷)8月10日,2022“走进大美青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媒行一行来到海南州共和县怡卜恰镇,站在祥和塔上举目远眺,青海云杉相连、祁连圆柏正劲,河北杨、塔青杨叠翠,还有山杏、丁香、榆叶梅、乌柳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恰卜恰镇靠近德吉滩,曾是个饱受黄沙侵扰之地,漫天沙土严重影响着当地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大风一起不见家,朝为庄园夕为沙”是这里昔日景象的真实写照。
为了将三江源生态公益林建成生态发展、绿色经济、民族团结之林,2020年8月,中国太保开始启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国太保三江源生态公益林项目总投资3360万元,项目于2020年3月15日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共修建灌溉管网4.73万米,各类配套建筑物45座、泵站1座,共栽植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新疆杨、河北杨、山杏、柽柳、乌柳、丁香、榆叶梅等苗木近130000株。
三江源生态公益林一期项目
贾春雷是上海园林集团的一名施工员,2020年随着项目启动从安徽老家来到这里。春日风吹沙打脸是他对这里最初的印象:“刚来的时候我都想走了,我来一看这是什么地方啊。天气特别恶劣,到处挖的都是那种大深沟,光秃秃的一片啥也没有。”而如今,放眼望去,近2000亩的生态公益林已筑起“绿色屏障”。远处,黄沙已被逼到几近消失。
共和县平均海拔3200米,每年进入9月,日常温度便下降至1℃-15℃,严寒、缺水、大风,都是高原腹地种树护树的难题。当地老百姓说:“这个地方造了40年林都没有造起来。”贾春雷和其他施工员第一年造林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挖了一个蓄水池,但根本满足不了栽树、灌溉的要求。为解决高原造林极度缺水的问题,当地政府在去年专门出资修建了中国太保公益林专属的水利设施,改变了过去仅仅利用蓄水池、远远无法满足灌溉的状况。2021年造林保存率已达到94.7%。一次成景、千亩成林,“三江源生态公益林”开创了高原地区园林式绿化造林的先河。
三江源生态公益林二期项目
“过去我们这边是荒滩,一起风整个黄沙全部就起来了,然后县城满天都是黄沙。”据海南州林草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三江源生态公益林”项目的实施大幅提升了海南州共和县德吉滩周边林地的林分质量,丰富了树种的配置,建成了乔灌、针阔多树种混交林,既有城市风景林的景观效果,又具有城市防护林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的防护功能,有效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发挥出了较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据统计,公益林一期建设项目共用工4万人次,支出劳务费用600余万元。项目务工人员全部来自海南州共和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每户增收12000元。2021年4月,公益林二期项目启动,又为共和县恰卜恰镇附近村庄200余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三江源生态公益林三期项目
中国太保三江源生态公益林在德吉滩施下的不仅是守护“中华水塔”、改善当地人居生态的“绿色魔法”,也是助力“脱贫摘帽”和“乡村振兴”的新力量,让黄土地变成绿水青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