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中国经济增长仍有很大潜力

中国经济新闻网

关注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晓红

“中国经济增长仍有很大潜力。下半年稳增长政策重点应在需求侧,建议发放1.4万亿元消费特别国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8月5日在主题为“筑基固本,稳中求进”的第四届雁栖湖论坛上表示,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态度。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顶住了超预期因素带来的冲击,实现了企稳回升。下半年,中国经济要持续复苏、稳中求进,姚洋认为,一方面必须建立一种长效的防疫机制,让“社会面清零”变成“社会活动面清零”;另一方面,对房地产“三条红线”政策要作出调整,通过房地产销售带动相关消费。

针对通胀担忧,姚洋表示,中国不太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将CPI分成食品类和非食品类两项来看,可以看到非食品类的物价水平十分稳定,而食品类上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猪肉价格上涨。当前消费需求并不旺盛,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值得注意的是,姚洋认为,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制造业全球占比十年间从18%提升到29%。过去十年,中国通过转换经济增长的动能,从外延式扩张发展变成内涵式发展,这就是创新。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都是我国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姚洋强调,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恢复期,需求不足是最大的挑战。“主要是当前消费低迷、投资疲软,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他建议,要对消费端进行支持,扩需求的前提是扩大消费、稳定疫情。可通过发放消费券、现金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消费。“可以参考2020年发行过的‘抗疫特别国债’,考虑发放1.4万亿元额度的消费特别国债,让各省来认购。认购回去是发消费券、发现金都可以,但要各省自己偿付。可以规定一个最低认购限额,避免各省区市之间差距拉大的问题。”姚洋说。

此外,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中央政治局会议近日提出“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对此,姚洋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要实现三“敢”,最重要的是为企业提供一个确定性的环境。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政府应该给企业一个稳定的预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