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探索】新增超300公顷,上海“十四五”将建成开放4片楔形绿地

上海发布

关注

市绿化市容局介绍,作为上海环城生态公园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推进10片楔形绿地建设。其中,森兰、碧云、三林、桃浦4片楔形绿地建成开放,新增超过300公顷的绿地。北蔡、吴淞、大场、吴淞江、吴中路5片楔形绿地将加快推进前期研究,预计新增超过400公顷的绿地。同时,最后一片三岔港楔形绿地,将适时启动规划建设研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详见↓

01

因地制宜推进

楔形绿地是指从城市郊区插入城市中心区域的结构性城市绿地,在城市空间中主要承担着三类功能:

生态功能,可以修复城市退化的生态系统,同时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通道,通过合理布局,楔形绿地还可以发挥微气候调节、防洪防灾等功能;

△ 游憩功能,为市民提供游憩休闲的绿色空间;

△ 产业功能,吸引产业、人才和投资。

20世纪90年代,上海也开始在城市规划中引入楔形绿地的概念。上海地处冲积平原,水系密布,农业开发较多,楔形绿地的设计、建设难度更大,需要充分考虑本地特点,因地制宜推进。

02

让城市深呼吸

站在两层楼高的高架景观步道上朝水面看去,阳光下的张家浜波光粼粼,几只白鹭优雅地掠过水面,拨动睡莲轻舞。另一侧,则能远眺被誉为“白瓷碗”的浦东足球场。

这里是碧云绿地二期的生态科普区,今年底,将力争与一期的森林涵养区一同面向市民开放。

两个片区占地77万平方米,内设交替连贯的森林、水系和开放空间,张家浜从中穿过,河道原先的挡墙变成了斜坡护岸,河边的绿化树木重新布置,为市民留足了散步、亲水的空间。

以生态科普区为起点,一座总长超过5公里的高架景观步道将向东蜿蜒伸展至三期科创生态区的“云天湖”。

从高空俯瞰,仿佛一条跟随张家浜在空中飞舞的丝带。

规划绿地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的碧云绿地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绿地片区。

碧云绿地的核心设计理念是“让城市深呼吸”,许多细节都是对楔形绿地经典功能的致敬。

碧云绿地内有不少中间“秃顶”的林地——一圈密林包围一块较为开阔的草坪。

中央草坪的温度较高,上升气流会将林地甚至林地外的空气抽进来,外来空气经过具有降温作用的林地,吹到中央草坪时就成了“空调风”。

通过精密的布局,这些林地将组成微气候调节系统,调节整个地块的湿度和温度。

对于毗邻碧云绿地的城市空间来说,碧云绿地将成为一座功率超大的天然空调和空气过滤器,解决城市空间建筑密集妨碍城市与郊野空气交换,城市腹地容易出现高温、低湿、空气污浊等问题的痛点。

03

生态也要“过渡”

建设楔形绿地,绝不是造一片林地那么简单,作为城市与郊野间的桥梁,在生态环境上也要有“过渡”,不能忽视城市和郊野两端的生态环境特征而“硬来”。

在设计阶段,项目方就对碧云绿地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保留了大量原生的杉树、香樟、女贞、朴树、构树,在开挖水系时,为保护“挡路”的树木,宁愿采用绕路或设置浅滩、岛屿等成本更高的方案。

新栽苗木也采用适合本地生态系统的树种,由于碧云绿地所在地盐碱度较高、遍布水系,因此栽种了大量杉树,在更好地适配当地生态系统的同时,还能提供迷人的秋色。

光有乔木还远远不够,碧云绿地引入了近10万株、200多种植物,形成林、灌、草、水生植物相结合的多层次绿化体系,让多种生物都能找到满意的环境,在此定居。

目前,碧云绿地内已鹭鸟结队、野鸭成群,水域中鱼类、两栖、爬行动物群落也有稳定的增长。

编辑:张晓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