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凉州区:加快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加快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凉州区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感悟凉州发展脉搏,需要从更高更广的视角出发。
巍巍祁连蜿蜒而出,山路弯弯、鸟鸣啾啾、绿意融融,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茫茫戈壁披上层层叠叠的光伏发电板,将酷暑烈日化为清洁能源,由一根根“银线”牵引,输送至大江南北;广袤沃野硕果累累,宣示着又一个好年景……
近年来,凉州区以跳起摘桃、弯腰落实的劲头,紧紧围绕“六个新武威”奋斗目标,立足发展“城市服务型”和“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围绕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链,培育壮大上下游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月29日,凉州区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
聚集发展新动能
重大项目建设是撬动凉州区经济发展的“总开关”,是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今年以来,凉州区坚持系统谋划,围绕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商贸流通、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72项、总投资817.98亿元,年度投资201.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2项,列入省市重大项目80项,以重大项目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
聚焦、再聚焦,突破、再突破。凉州区严格落实重大项目“三性”论证和区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实行项目建设“红黄牌”预警机制和“周月季”三级调度机制,全力推进落地项目加快建设、新建项目尽快开工,项目建设热潮一波接着一波,上半年,全区开复工重点项目199项,完成投资86.04亿元。
优化、再优化,保障、再保障。推行“马路式”办公、“保姆式”服务,凉州区从项目谋划、生成、争取、建设到竣工投产,全过程服务保障。强化招商引资,实行重点招商签约项目领导包抓责任制,通过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链条招商等方式,持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力度,上半年,新签约项目24项,到位资金61.68亿元,第28届兰洽会签约项目18项,总投资110.06亿元。
7月30日,甘肃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风机叶片生产车间,工人在安装叶片螺杆。
产业转型夯基础
经济要发展,产业是关键;产业可持续,重点在绿色。如何构建发展活力足、竞争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凉州区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优现代农业,做强生态工业,做大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和服务业,建强园区平台,扎实做好“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要素聚集、链条锻造”四篇文章,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深度推进“三大特色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10+N”特色优势产业,坚持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奶业2个百亿级和生猪、蔬菜、肉牛3个50亿级产业集群。
——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普安制药年产5000万瓶中药液体制剂生产线、红太阳酒业白酒生产线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伊利乳业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
——坚持文旅融合发展,积极配合市上创建铜奔马5A级景区,雷台景区文化旅游综合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上半年旅游接待人数36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72亿元。
——实施商贸流通重大项目6项,西北花卉培育中心、亚峰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项目有序推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新增对外贸易备案企业5家,发运国际货运班列20列,预计完成进出口额1.8亿元、增长40.6%。
——加快推进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新能源项目9个180万千瓦。明确黄羊工业园区、凉州工业园区主攻方向和发展定位,扩大开放合作,完善产业链条,上半年,两个工业园区新引进企业11家,实施项目43项,完成投资6.63亿元,实现产值38.32亿元。
凉州区境内太阳能资源充足,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区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将丰富的光热资源变成经济效益。特别是今年,引进实施30个新能源产业项目,总投资达290.88亿元,华电50万千瓦、杭泰20万千瓦、亿恒20万千瓦、三峡20万千瓦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加快推进。
甘肃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位于凉州工业园区,是科技创新先进企业、甘肃省战略新兴骨干企业、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是凉州区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主阵地”。在该公司大兆瓦级风电叶片智能制造升级及废旧风电叶片循环再利用产业链项目现场,数十米长的风电叶片静静躺在生产车间,站在生产线的前端,只能见到半弧形的叶片根部,工人们正忙着为这个“庞然大物”铺设脱模布,场面蔚为壮观。
“目前,已完成大兆瓦级风电叶片制造升级项目,满产后可满足4套80米及以上叶片的生产,年生产量达到400套,废旧风电叶片循环项目正在筹备中,预计2023年建成。”甘肃重通成飞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多飞说。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壮大成势,助推凉州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攀升。
涓涓细流暖民心
一座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要有鲜明的民生“底色”。凉州区地质新村小区大部分楼栋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过去,这里道路破损、下水道堵塞严重、建筑年久失修、卫生无人管理、环境脏乱差,给小区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看着烦心,住着糟心。”在小区居住了30多年的王晓晴用8个字总结了过去的地质新村小区。
近年来,凉州区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改造提升老旧小区,从解决人民群众亟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让居民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今年,凉州区将地质新村小区列入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小区内供排水、供热管网改造,道路及透水砖铺设,小区绿化、照明、围墙等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楼宇外墙面保温及涂料涂饰工程,楼宇屋面防水改造,楼梯间更新改造及单元防盗门安装(住户自筹资金)小区门禁系统及安防系统(物业公司投资建设)等。
现在的王晓晴有了两个新身份——小区改造工程的“监理”和“宣传员”。自从施工方进驻小区,几乎每天她都要去各施工点“视察”一圈,趁着歇息的时候,就给路过的居民讲解工程进度和对未来地质新村小区“华丽转身”的憧憬。
“以后,楼是新的、排水管网是新的、马路是新的……”看着小区门口的项目效果图,王晓晴说:“改造工程完工,小区肯定焕然一新。”
小区旧貌焕新颜,居民脸上的笑容多了,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小区规模偏小、条块分割、环境较差,这是凉州区老旧住宅小区的普遍现状。”凉州区住建局老旧小区改造办公室负责人魏万科告诉记者,针对以上情况,该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目前,149个老旧小区291幢楼正在加快改造,整治背街小巷32条,建设市政道路18条,建成小游园9个,新增绿地69.25万平方米。同时,探索开展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通居民便捷出行“一道门”行动,在13个住宅小区开展试点工作,解决群众步行出行“远”的问题。
一边是中心城市品质功能加速升级,一边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秀美画卷。近年来,凉州区深入实施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累计完成64个村庄规划编制,开工建设生态及地灾避险搬迁安置房468套,主体完工376套,已交付农户100套。着力做好“硬化、亮化、美化、绿化、文化”文章,打造“一村万树”示范村41个,栽植绿化苗木27.67万株,完成硬化自然村(组)道路660公里。
7月28日,凉州区武南镇下中畦高标准农田示范点。
青山绿水美如画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守护好祁连山,是凉州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国家西部生态安全的根本大计。去年以来,凉州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政策机遇,将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谋划实施凉州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计划利用5年时间,建设国家储备林14.59万亩。
“项目建成后,凉州区森林覆盖率可提升1.45个百分点,木材储备量可增加41.05万立方米,经济效益年均可达29630万元以上。”凉州区林技中心主任张伯锋信心十足地说,“曾经的荒山秃岭将成为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景的‘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草木蔓发、青山可望。近年来,凉州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切实增加山区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向南部山区要绿。坚决守住生态环保底线,统筹推进全域生态建设。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进。今年上半年,完成人工造林11.3万亩、国土绿化提质增效2.13万亩。
埋头苦干坦途如虹,真抓实干大道欢歌。在这个火热的夏天,凉州再次踏上新的征程。未来,该区将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为加快建设“河西走廊经济带”和“六个新武威”作出凉州贡献。(全媒体记者张志华 甘曜毓 于芳)
来源:武威日报、武威发布(ID:gswwfb)
编辑:都一鸣 责编:朱旺 校审:徐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