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多举措推进便民停车行动?缓解“停车难”(图)

媒体滚动

关注

淮南新闻网7月25日讯(记者:代丽丽)日前,淮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暖民心见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市的便民停车行动。

城市停车,与全市数百万民众的生活出行休戚相关,也向来是民生问题的关注焦点之一。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城市停车场建设三年行动,2019-2021年已累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470个,对缓解停车难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6月16日,我市印发《便民停车行动方案》,根据《方案》,到2025年全市新增停车泊位8万个,其中,2022年新增停车泊位2万个,目前我市已新增停车泊位1.19万个,任务完成率59.6%。省住建厅要求,到2025年我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000个,其中,2022年要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250个,目前我市已新增公共停车场12处、停车泊位1925个,任务完成率85.6%,实现了时间过半,省、市既定任务进度过半。

在实施便民停车行动中,我市住建等相关部门不断想方设法努力拓展停车空间。

加快停车设施改建扩建。在今年计划改造的169个城镇老旧小区内,通过拆除腾空、硬化场地等方式,预计新增2000个泊位;通过利用既有空间施划标线等方式,预计新增3000个泊位,计划今年10月全面完成。利用医院、学校既有空地,建设人民医院停车楼、淮南一中操场地下停车库,目前正在方案设计,计划年内完成前期工作,可新增停车泊位400个。

推进停车设施盘活共享。市交警支队在金地国际城、淮河新城等10个小区周边,在具备条件的道路内设置晚8时至次日晨7时免费的夜间绿色停车泊位990个,错时释放市政道路停车、行车双重功能,公共资源得以盘活共享。

规范设置路外停车泊位。市公安局牵头对主城区路外门前广场停车泊位进行摸排梳理,现存泊位共计1.2万余个。下一步计划由城市智慧泊车项目出资、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配合,通过测绘确权方式明确路外停车泊位权属;由城管部门牵头,依据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对业主和非业主所有泊位分类规范设置。对于非业主所有的泊位,采用市场化方式纳入城市智慧泊车项目统一运营。

多元化建设运营增加停车收益。在新建停车场时注重同步配套完善商业服务,引入汽车美容保养、商品销售等关联业态,同时,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国家电网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资金,在公共停车场、老旧小区、保障房等配建充电设施,探索静态停车、商业配套、充换电一体化运营新模式,力求增加停车运营收益、降低建设摊销成本、缩短资金平衡时间,增强对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运营的吸引力。计划推动洞山公园停车楼社会化运营试点先行,形成可复制的成熟经验,延伸覆盖各类政府投资建设的停车资源,实现建设运营可持续。

加强智慧停车建设。城市智慧泊车系统平台已建成投用,智慧泊车手机APP已上线,目前已覆盖8条道路、1150个路内泊位和3处公共停车场、224个泊位,实现泊位信息实时掌控、停车需求智能引导、停车收费无感支付等功能,计划年内进一步延伸覆盖3条道路、300个路内泊位和1处公共停车场、267个泊位。至2025年,城市智慧泊车系统平台延伸覆盖至市辖区,实现与皖事通平台互联互通。(责编:王倩,初审:田野,终审:余永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