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天风报》上的“回锅肉官司”

津云新闻

关注

成名于天津的民国武侠小说巨擘还珠楼主,颇好美食,亦精于厨艺。1932年12月9日、10日,他在天津《天风报》上刊出了一篇名为《回锅肉》的随笔,讲述“回锅肉以成都桂湖之大班(蜀中轿夫名称)所制为最佳”,“其制法甚简,取带皮半肥肉一斤或者两斤,加白萝卜一二斤,切成二指宽的方块,同置釜中,用清水煮(最忌放盐),以半烂为度。再将肉取出,切成厚两分许、宽寸半至两寸许之片。铁锅置火上,不放油,将切成之肉片,分摊锅中,随时用锅铲拨转,则肥肉之油爆出,视瘦肉略带黄色,用青韭百十根,切二寸长,加置锅中,微炒。再放酱油或面酱,家糟少许,略一烹炒,即成。如喜加辣,味尤美”。而其得名,则因庚子事变慈禧西逃,夜至河北怀来已人困马乏,怀来县令吴永之妻用现有食材,仓促做成一菜,“西后方在饥疲,食时赞不绝口,问其名,曰回锅肉也”。

此文刊出后,旋即接到一署名“四川人”者来函,称“回锅肉”辅料不应是“青韭”而应为“青蒜”。还珠接函遂于12月16日在《天风报》发表《答“四川人”》一文,其开篇先云:“吾蜀近年群魔肆虐,战祸不休,国难期中,尤复内讧不已,天府之国夷为丘墟,贻民族之羞,抱偕亡之恸,西往妖云,几令人有耻为蜀民之叹。‘四川人’君,不以医国妙手医四川,一治群魔之丧心病狂,而独斤斤于蒜韭之是非,不亦舍本逐末也耶?”在讲过此等“家国情怀”后,文章开始回应对方指摘:“回锅肉制时,例需加菜码少许拌炒,或韭或蒜均可,既不限定是韭,亦不限定是蒜,视其人之嗜好与当时之有无为定。尝于川友家中尝此菜者,不止百回,除有一两次系用蒜薹(非青蒜)拌炒外,余用青韭与黄韭,并无一次有人用青蒜拌炒者。用蒜只能提味,不如用韭之清香脆嫩。而南人多不喜食蒜,韭则南北方人,多喜食之,为求普遍计,故直书用韭,并无损于川菜价值,‘四川人’君以为如何?”

然而,争论到此并未完结,随后反而愈演愈烈。除了发难的对方“不依不饶”,在报端连续争辩外,甚至还有外人跟着“起哄架秧子”。还珠当年12月25日发表在《天风报》上的文章,对此有过记述:“日前在本《风》记怀来县令吴永妻为西后制回锅肉事,原补野史之余,所重非肉也,而‘四川人’君乃龈龈然于蒜韭之争。珠以为蒜与韭均是菜之俏头,韭蒜之加,皆无不可,视个人之嗜而定,固不强‘四川人’君之必食韭也,亦不否认蒜之可用也,又为文复之,何敢‘怒’哉。君犹以为不满意,复于十八日又草一文登本《风》,谓回锅肉绝无用青韭者,且以平生所食千百次回锅肉而自豪,以证实其言。阔哉,阔哉!夫食肉小问题也,论肉而及于韭蒜之加,小之又小之问题也,而反复争论之,不亦令阅者哈哈,而本《风》皱眉叫苦乎?……至于十九日老饕君之回锅肉投票,跑到广正隆粤菜馆,食生平第一次之川菜回锅肉焉,根本误矣,此票,废票也。”

至此,这场“回锅肉官司”方才了断。本是一篇无关紧要的小稿,结果却闹出了一场事关众人的笔仗。还珠在构建他那庞大“蜀山”神话的同时,惹出的这场“蒜韭”之争,也让痴迷于他的“粉丝”们看到了一个尚食人间烟火的还珠楼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