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江泾与长虹桥

媒体滚动

关注

※广知堂

■朱炳荣

王江泾是一座千年古镇,长虹桥是王江泾繁荣的象征。

王江泾镇的前身名为闻川市,集市原在苏州塘运河的东面。闻川市是王江泾境内最早出现的古村集市。北宋时期,原先居住在闻家湖畔(今王江泾镇梅家荡)的闻人家族,决定向外发展。官至秘书丞的闻人建带着妻儿老小迁往莫家村一带。他们居住下来后,这里便成了附近村民交易货物的集散地。由于莫家村濒临运河,而当地人又爱把大的河流称作“川”,于是,“闻川”“闻川市”这两个名字开始走入历史。

北宋金兵入侵北方,有大批中原人士向南方逃难。闻川市有王姓、江姓两家大户从北方入迁于此,声望渐渐高过了闻人家族,于是,“王江泾”“王江泾市”的称谓开始出现。与此同时,闻人家族为保持家族的名望与地位,从运河之东迁往运河之西,在今王江泾集镇市河旁侧、靠近市河与运河交汇处开设店铺,被称作闻店铺。南宋隆兴前后,闻人茂德出资在运河纤道上建造了一座石拱桥,时称闻店桥。

随着闻人家族的西迁,王江泾集市也逐渐由运河之东转向了运河之西,运河西面一带也逐渐繁荣起来,而且渐渐超过了河东。整个王江泾成为了一个集镇。王江泾镇,以大米、丝绸贸易为主的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家家户户织布,日出丝绸万匹,店坊林立,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为了集镇发展需要,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在当地百姓的一再努力之下,时任嘉兴知府吴国仕(字秀升,号长谷)在奏得朝廷的同意后,决定率众动工兴建长虹桥。

长虹桥为三孔实腹薄墩联拱桥,坡桥孔内砌有石纤道,现作为船舶的停靠站。长虹桥上镌刻着四副文采飞扬的楹联,桥孔两侧的楹联分别为“劝世入善,愿天作福”“千秋永庆,万古长龄”,桥中孔的楹联为“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北面为“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慈航普渡江平海晏河清”。

长虹桥的建造,使王江泾镇更趋繁荣。现在收藏在嘉兴博物馆的《虹桥画舫图》画的是乾隆下江南过长虹桥时的景象。画中有30多艘船,最引人注目的是左边的皇家龙舟,龙舟罗伞高悬,巾幡飘扬,甲板上站着8名身穿官服、头戴官帽的人;图右的官船高插“钦点翰林院”“候补分府”的标志,正在等待民船让路使其通行;还有一个细节,从龙舟的船工撑篙的用力角度来看,龙舟开行的方向应是往南。

此画由清朝咸丰丙辰年(1856)嘉善籍秀水画家顾梁所作。顾梁在清代并非是一位大家名人,但他的这幅画为我们保留了王江泾长虹桥的繁华胜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