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岳霖回忆录》:学术生涯以外的大师人生

媒体滚动

关注

N陈华文

20世纪80年代初,87岁高龄的金岳霖先生,在人生最后的三年撰写个人回忆录。他每天回忆起什么就写什么,多则几百字,少则几十字,断断续续写了一百个片段。这些回忆涉及他传奇的人生经历、丰富的生活情趣,以及他交往的诸多名流等方面的内容。经刘培育精心整理、重新编排的《金岳霖回忆录》,首次和广大读者见面。

金岳霖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精神,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他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并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他创建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本体论和知识论。《论道》一书是他的本体论,《知识论》一书是他的认识论。

《金岳霖回忆录》重点叙述了金岳霖学术生涯以外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让人近距离地感受到一位大师的人生,以及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书中提到,《论道》和《知识论》都是金岳霖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当年,金岳霖随清华的师生从北京到湖南,再从湖南到云南。他的《知识论》从云南写到四川,又从四川写到云南,一部六七十万字的书稿终于完成。《金岳霖回忆录》当中写道:那时候在昆明常有日本侵略者的飞机来轰炸,一次空袭警报又响了,他只好带着书稿跑到山上,为了保护书稿,他就坐在稿纸上。那一次轰炸的时间长,解除警报时,天也快黑了,他站起来就走,稿子就丢到山上了。等他想起来回去找时,书稿已经不见了。一部花了几年心血写出来的稿子,一下子就没了,那种悲伤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是他没有犹豫,开始重写。所谓重写,就是从头到尾写新的。金岳霖又花了几年的工夫,终于在1948年12月写成,但这部关于知识论的巨著直到1983年即他逝世前一年才正式出版。

在《金岳霖回忆录》中,还可以看到他一生天真、浪漫,率性而行,他总是按自己的志趣去生活,去做事,从不为名利所累。金岳霖不愿做行政工作,怕与人打交道。初到清华,创办哲学系,他做第一任系主任,不久冯友兰到了清华,他就立即请冯友兰做了系主任。解放初期,让他当清华文学院院长,他也基本上是无为而治。

金岳霖一生都和朋友在一起。1911年,16岁的他离开长沙到北平清华学堂读书。当时他的六哥也在北平读书,对他常有关照。1913年夏,六哥因溺水而死。事实上,从这一年起,他“已经是独立于封建家庭的人了”。金岳霖脱离了亲戚的生活,也没有自己的家庭,便完全“进入了朋友的生活”。他的朋友很多,当然学界的朋友居多,如胡适、张奚若、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钱端升、陈岱孙、周培源、邓叔存、费正清等等。抗战前,每到星期六下午,他的客厅里就满座高朋,高谈阔论,成为当时北平一处有名的知识沙龙。

金岳霖早年在西南联大的学生殷海光曾这样描述:“在这样的氛围里,我忽然碰见业师金岳霖先生,真像浓雾里看见太阳!这对我一辈子在思想上的影响太具决定作用了。他不仅是一位教逻辑和英国经验论的教授,并且是一位道德感极强烈的知识分子。”

(《增订版》/金岳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定价:66元)

加载中...